第10节:对抗苹果公司(2)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蒂娜·齐莉格 本章:第10节:对抗苹果公司(2)

    诚然,有人会争辩说,杰夫?霍金斯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提出创新理论,推出突破性发明的。不过,如果能把杰夫当作我们的动力之源,当作一个证实了问题从全新角度看待就能顺利解决的案例,也许我们能从他身上收获更多。

    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关注到周遭的机遇,并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呢?第二届创意大赛的一道赛题多多少少说明了原因。

    大赛出了一道题,要求参赛者用橡皮圈创造出尽可能大的价值。其中有个小组想出了“行动手环”(Do Bands)的点子。这个想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用手环激励人们将经常拖延的事情“付诸行动”。这个想法受到了当下流行的橡胶手环的启发,人们为了显示某种坚定的决心而佩戴橡胶手环,例如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活得坚强”(Lance Armstrong’s Live Strong) 手环。“行动手环”遵循几个指导原则:

    * 往手腕上佩戴手环的同时要有一个保证做某事的承诺

    * 承诺的事情完成后取下手环

    *

    在“行动手环”官方网站上记录成功事实。每一个“行动手环”都印有对应编号,因此人们可以知道在某一个手环激励下完成的所有事情

    * 将“行动手环”传递给下一个人

    “行动手环”能激励人们完成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虽然它只是个橡皮圈,但有时候只要有一个橡皮圈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足以让人行动起来,实现从“不做”到“做”的根本性跨越。“行动手环”运动只持续了几天,但就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它激励人们完成了一长串事情:有的人给妈妈打了电话;有的人给别人写了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有人报了健身班,开始锻炼身体;有人受“行动手环”激励参加了夏令营;有人受激励与失去联络已久的朋友重新取得了联系;还有人自愿给慈善机构捐了款。有趣的是,实现这些行动人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橡皮手环。同时它也明确地提醒了人们,虽然“做”与“不做”只是一念之间,结果却大相径庭。

    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项类似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们练习如何用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障碍。我首先要求他们提一个问题,然后从身边随意挑选一样东西;接着,他们必须弄明白所选的东西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事前并不知道他们可能提出什么问题,会选择什么物件,也不确定他们能否按要求顺利解决问题。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成功地利用手边所选的物品,解决了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如果您喜欢,请把《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方便以后阅读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第10节:对抗苹果公司(2)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第10节:对抗苹果公司(2)并对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