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季孙之忧(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张维卿 本章:第九十九章 季孙之忧(二)

    要事,陈凯与郑成功之间是有很多需要商讨的,这些王江作为广东的首席行政官员,多多少少的也是知道的。

    可是问题在于,战事刚刚结束,郑成功就发来了这么一份书信,而且还是从福州一路凭借着去年才刚刚恢复起来的驿站系统送来的,而非是明军惯常使用的海运。显然,郑成功并不希望因海运的不确定因素而影响到书信送抵的速度,由此才会选择了这等更加稳定且不失于迅速的办法。

    对于郑成功书信中的大事,陈凯约莫是有些了解的。关于南赣地区的消化,关于福建的民生恢复,关于李定国入滇的影响,另外也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浙江战场上的变局。这些,无不是在影响着郑氏集团的发展,哪怕是浙江战场的变化,其实也并非没有影响到陈凯这边——最近的,驻扎建昌府的福建绿营协守吉安府,其实就是从浙江战场发展来的连锁反应,进一步的让陈凯淡了继续向江西腹地进军的心思。

    双方都需要很多事情进行商讨,会面本就是必然的,可是郑成功不光显得很急切,而且更是把会面的地点选在了福州,而非是距离双方都较为折衷的南澳岛,这样的怪异使得陈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

    然而,眉头紧锁亦是在送走了王江之后,当公事房中重新恢复了只他一人才浮现的神色。郑氏集团向来是陈凯最大的依仗,有着郑氏集团的强劲实力作为后盾,陈凯可以作出更多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一份的依仗是不能有半分质疑的,哪怕只是来自于他人的平白揣测,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他人对陈凯的信心。

    “但愿是因为浙江的缘故……”

    刚刚征战归来,这才是第二天而已,奈何郑成功在书信中表现出了想要尽快会面的意愿,陈凯也只得是将不甚紧要的事情放在一边,回家好好陪陪妻儿一日,在回到广州的第四天就再度启程,坐上了前往福州的海船。

    ………………

    两个月前的永历十年正月,前段时间刚刚从舟山返回的忠振伯洪旭率领一支由三百余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的驶出了福州码头。

    这支舰队并非是赶赴舟山的增援部队,在那里,明军尚且驻扎着大军,一时间还不需要继续添加筹码。洪旭素来是郑成功最为信任的部将,倚重非常,乃是除陈凯之外最适合承担方面之任的人物。

    舰队浮海而行,消失在了福建沿海的视线之内,再度出现,却已经是在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的外海。

    浙江一省上八下三,计有十一个府的区域。台州府是为上八府之一,东面海、西邻金华府,南、北、西北和西南方向则分别是温州府、宁波府、绍兴府和处州府,但又与周边这五个府间隔以天台山、大盘山、仙都山、雁荡山,自成一片区域。并不似同省的金衢、宁绍、杭嘉湖那般凭盆地、平原浑然一体。

    这个府是以山区为主,间杂着一些小型的盆地以及沿海的平原。辖区计有临海、宁海、天台、仙居、黄岩、太平六县及海门卫、松门卫等一系列的沿海备倭卫所。

    此间曾是戚家军抗倭首战的发生地,不过随着江上师溃,清军便迅速的占领了这片土地,一如浙东八府的其他所在那般。迄今,已经有十年的光景了。在这十年间,俞国望、金汤、董克慎等大批的抗清武装活动在此间以及邻近府县交界的山区,可谓是多如牛毛。他们长期与清军展开斗争,据险而守,虽不足以收复失地,但是在气节上却是能够为人所重的。

    浙江的抗清运动随着永历四年和永历五年清军针对大兰山、天台山、舟山以及浙东广大地区的围剿的胜利,很快就进入了低谷。最近的几年,广东、福建风起云涌,浙江这边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奈何,当初清军对浙江抗清运动的屠戮过甚,以至于到现在这个份上了也就是比历史上稍微强点儿有限罢了。

    “伯爷,前面是三母山和大陈山,向西是松门卫……”

    三母山和大陈山都是台州沿海岛屿,而那松门卫则曾与北面的海门卫一同是为戚家军的水师基地,现在自然都是清军的控制区。此时此刻,旗舰的甲板之上,船长向洪旭指着那海天一线处越来越明显的疙瘩,洪旭的身旁已经有亲兵将地图展开,在海风中猎猎。

    这条海路已经不是洪旭第一次了,最近的往返是从福建去往舟山,但是这一遭他们的目标却是近在咫尺的台州府——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在大陈山稍作休整。”

    “末将遵命。”

    桅杆上的传令兵挥舞着旗帜,旗语向四周传播,很快的就成为了这支舰队的共同。在那里稍加休整,大军就重新拔锚起航,直接转道向西。视线未及的所在,那里是澄江的出海口,与松门卫并立的海门卫的卫城就坐落在那里。而就此溯流而上,更可以直薄位于临海县的那处台州府城!

    舰队涌入澄江出海口,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清军的台州水师。这支清军水师的编制甚大,足足有三千战兵的规模,比之把守钱塘江口的钱塘水师的两千战兵还要更胜一筹。不过,这支水师按照清廷的编制,海中营协防宁波定海,左右两营则分驻台州、温州两府的沿海防御要点,这海门卫恰恰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规模,在洪旭率领的舰队面前不过是群狼环伺的小羊羔一般,不消一战便自行溃败了。随后,明军一拥而入,直抵台州府城之下,舰载火炮的轰鸣如同是闹钟一般,逼得台州副将马信连忙派人将府城的一众官员请来商议战守之策。

    台州副将马信是陕西长安人士,在台州坐镇多年,清廷在此的统治便稳如泰山。此间,明军舰队直薄府城,当即就在城中引起了一阵骚然,原本本地的官员就要来寻马信商议对策,此间倒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受邀的一应人等匆匆赶到,兵备道傅梦吁、台州的知府刘应科、通判李一盛,临海的知县徐钰、县丞刘希圣尽皆到场,甚至就连道标守备郑之文也应邀到场。

    “道台,这里味道不太对啊。”

    “怎么了?”

    “末将也不知道,只是感觉。”

    郑之文一时间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份不对劲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本就焦急于明军直薄城下的傅梦吁更是每当做一回事,直接就带着众人进入了马信的衙署。

    “马帅,海寇临城,可有方略退敌?”

    兵备道的职责所系,傅梦吁当即问及,连带着其他人等亦是将目光投诸在了马信的身上,显然是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素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绿营大帅的身上。

    此时此刻,众人分坐两侧,那面如黑漆,下颌骨微宽,连鬓的胡子根根扎起,身为秦人却颇有几分燕人张翼德模样大帅抬起眼皮,却是面露出了些许笑意来:“保这一方百姓平安,却也不难,只消诸君应了本帅一事即可。”

    话,轻描淡写的说出开来,那一众文官自傅梦吁以下却无不是在心中暗骂这武夫吊人胃口,唯有那郑之文却是脸色一白,开始不自觉地往大门处侧目。

    “此间皆是同僚,说句不好听的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马帅有何良方,还当直言。”

    明军就在城外,那一声声的炮响宛如是重锤时时敲在他的心上,使得傅梦吁实在急切得简直是将平日里的那份养气功夫都丢到了澄江里似的。

    若能退敌,他自然还是能够从澄江里将那劳什子捞出来,继续挂在面上的,但是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他,其余人等也无不是不似如此。说到底了,郑氏集团这几年来在闽粤两省实在是风头太盛了,他们在浙江都素来是不敢直视的。此间,明军打着忠振伯洪旭的旗号大举来袭,于他们看来很可能是想复制舟山的那般,一口气攻下台州府,进一步的打开浙江战场的局面。

    如果真的让明军达成了目的,那么他们即便是逃出去了,也免不了要被清廷下狱论罪,乃至是连累家人。这是他们决计不想看到的结果,此间的操切也是无可厚非。

    对此,马信却显得有些不紧不慢的,直面着众人的目光,缓缓的道出了他的退敌良方来:“其实也容易,本帅已经国姓爷商定了,举台州一府归附大明。尔等,只要把辫子剪了,本帅在洪伯爷那里自然少不了美言一二。”

    话,如惊雷一般响在众人的耳畔,却直接震撼于内心。闻言,傅梦吁噌的一下子就站起身来,右手戟指,但却是那一个“你”字翻来覆去的说了多次竟始终说不出后话来。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坐镇此间多年的马信竟然会突然选择了降明。其实这也并不怪他,因为他实在无从得知,历史上马信就是在明军夺占舟山,巴成功、张洪德先后降明的情况下派遣亲信与郑成功联络,继而于此间率领本部兵马反正。而现在,明军在东南的声势更胜历史上那般,马信的选择自然是没什么好稀奇的地方。

    此间,马信正襟危坐于太师椅上,气势上早已是居高临下,目光所及之处,一众人等无不是面色惨白,更有些豆大的汗珠子在额头上迅速的凝结而成,继而在官服上摔了个分崩离析。

    第一滴汗珠淹没在了官服的布料之中,冰冷的汗液却仿佛是穿透了外衫、内衣,直抵皮肤。只见得坐在末尾的一人一跃而起,上前数步,挤开了那尚且言不成句的傅梦吁,直接便向马信大声喝问道:“马信,你是想要背叛朝廷?!”

    在座的众人哪个也不是傻子,此刻,窗户纸被在场级别最低的临海县丞刘希圣捅破,众人的脸上已经不仅仅是没了人色那么简单,其死灰破败之相与棺中死尸之间也只差了那如溪流般淌着的汗水,以及那无意识的颤抖了。

    “刘县丞果然是聪明人,本帅也不说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了,各位且在此安坐,只要规规矩矩的剪了鞭子,日后在大明那边,亦是同朝为官,本帅断不会为难各位的。”

    “无耻鄙夫!朝廷授你高官,恩深似海,你这厮竟不顾君臣之义,不思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附逆海寇,真无君无父之乱臣贼子也!”

    刘希圣的喝骂,登时便吓了众人一跳,岂料马信听到此言,却是冷笑不已:“君臣之义也能与夷夏之防相提并论?我看你这厮倒是白读了这些年的圣贤书。”

    马信相邀,商谈的是战守大计,各自的从人早早就都退了出去,大帐之中此刻不过只有马信、傅梦吁、刘应科、李一盛、徐钰、刘希圣和郑之文这七个人。

    乍看上去,马信势单力薄,但此间乃是台州绿营的大营,马信既然有意反正,他们在外面的从人定然已被控制住了。再加上马信乃是宿将,向来有着武勇的名声,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已被此前的消息所震慑,哪还有什么别的心思。

    马信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登时便是一震,浑身上下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仿佛是被什么电到了一般。唯有刘希圣,见话语竟激不起同仇敌忾之意,盛怒之下便大喝了一声“吾与你这厮拼了”便冲了上去。

    “咚”的一声,冲到马信近前的刘希圣便倒飞了回去,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而此时,马信却长身而起,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上去,一剑将刘希圣的脑袋砍了下来,只留下了一句“成全你”的余音依旧环绕在帐中众人的耳畔。

    暴喝响起的同时,守在大门外的亲兵亦是直接推门而入。这是最正常的场面,然而就在马信斩杀刘希圣的瞬间,那战战兢兢一如在场文官的郑之文却突然起身,抄起了椅子便向那几个刚刚推开房门的亲兵砸了过去,当即就是一个劈头盖脸。一瞬间的错愕,郑之文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拔剑在手,连砍带撞,竟直接冲了出去。

    一切皆在电光火石之间,按道理来说,马信斩杀刘希圣,其他人即便是动也该是上前施救,或是代为求饶。然而,郑之文的第一反应如此,显然是早已做好了准备,只待那几个亲兵推门的瞬间就立刻动手,反倒是把在场的众人都为之一惊。

    强行冲了出去,郑之文也不顾那些正在被马信亲信钳制的从人、亲兵们,倒提宝剑,直接便向着上前阻拦的那人掷了出去。剑,倒是没有抛中,但是借着闪躲的功夫,郑之文已经冲到了他的坐骑身前,翻身而上。旋即,轻夹马腹,那战马便心有灵犀般的奔着辕门就冲了出去。

    “别让郑之文跑了!”

    转瞬的错愕,一旁的台州绿营们连忙追赶。而此时,只见得那郑之文轻扭狼腰,搭箭在手,大喝了一声左眼,一箭射出,便径直的插在了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军官的左眼上,更是直入头颅,眼见着就是不活了。

    一箭之威,引发了又一瞬间的错愕。借助于这一瞬间的错愕,郑之文策马扬长而去。而此时,已经控制住了那些文官的马信踏出了大门,目光锁在郑之文的背影,面无表情的道了一句“早听闻这厮有擅射之名,这一遭却是小视了他了”便再不作纠结于这等微末之事,迅速的下达了开城迎接明军的命令。

    拿下了这一众官员,便是大局已定,马信分派了部队向道标的驻地进发,那郑之文饶是武勇非常,但却依旧不敢造次,连忙带着部下从临近的城门逃出。与此同时,面向明军的城门洞开,大队的明军鱼贯而入,很快就控制了台州府城。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再起》,方便以后阅读帝国再起第九十九章 季孙之忧(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再起第九十九章 季孙之忧(二)并对帝国再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