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榆罔火了,你不要逼人太甚!
姬轩辕,磨刀霍霍……
姜榆罔,你不要以下犯上!
姬轩辕,磨刀霍霍……
姜榆罔,你不要逼我动手!
姬轩辕,磨刀霍霍……
姜榆罔手下的大臣们一看,这架势,不对头,现在的姬轩辕已经今非昔比了,咱不能跟人硬拼。
怎么办呢?他不就是要做天子吗?让给他,天子有什么好做的。
姜榆罔没办法,只好把天子之位让给姬轩辕,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问江湖之事。
且慢,你想金盆洗手?恐怕没那么容易吧,新任武林盟主姬轩辕同志要把洛水那块地皮划给你,虽然你从天子之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也要挥点余热吧?为人民服务嘛,职业是不分阶级,不分贵贱的。
姜榆罔当然不信这一套了,搞什么职业不分贵贱?那你还抢我的天子之位干啥?吃饱了撑的?
最后,姜榆罔抛下了他的部落,带着一家人向南跑路,一直跑到了南蛮之地,改行去做医药行业了。
姜榆罔同志,做了二十七年的天子,不是被蚩尤追着打,就是被姬轩辕变着法地搞,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改行做医药行业之后,姜榆罔反而得心应手,成为神医。那医疗水准,刚刚的,早就达到了宇宙先进水平,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神农的牺牲是蛮大的,为了人类的身体能够更加健康,他自己甘愿做尝遍百草的小白鼠。
说起神农同志,不能不提到《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述了365种药物。阿蛮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是365种,后来才想明白,原来古人特别喜欢搞一些术中有术之类的数字游戏。
比方说开天辟地之初,人家太白老头就活生生地向盘古兄弟要了整整81天饭,中间还不带间歇的,就是为了讲求个九九归一。
365种药物,正好相当于一年的总天数。人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扣合一年有365天这种算法,你不服都不行。
要说古人喜欢将官员和庶民分成三六九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关键是,人家还把所有的药物也分成三六九等,弄得人模人样的,这就有点儿奇葩了。
比方说,《神农本草经》将所有药物分成三品,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药类似于君主、中品药类似于大臣、下品药类似于庶民。
用药的配方,基本上是这三品药物综合匹配。以君药为主,臣药为辅,再加上庶民药为佐。将所有药物分为九大类,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米谷、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品药类中,兽类之前还加了一个人类。
人居然也能被当成药物?
当然能喽,古代人没咱们现代这么多科学知识。那些茅山道士、江湖骗子和巫医神棍们总是觉得,人身体的某些构成部分,就是最佳的药材。
当然,《神农本草经》中将人当成药物,并没有这么重口味。《神农本草经》上品人一段中,是将髲当成药物的。
原文是这样说的:“髲,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仍自还神化。”
髲嘛玩意儿?就是真的假。这么奇葩呀,假还真的?
对,你没听错,古代人的观念是,身体肤受之父母,因此基本上舍不得剃掉。但是吧,对于某些犯罪分子,有一种刑罚就叫做髡刑,就是要剃掉他的一部分头作为惩罚。
据说,从犯罪分子头上剃掉的头,很少妇女同志们的欢迎。原来妇女同志们喜欢用这些头制作成假,也就是髲。但是吧,由于这些种假又是犯罪分子的真头,因此阿蛮才说是真的假。
髲怎么入药呢?你得先把这些头给烧烤一下,变成炭灰,然后才能服用。
那么有什么主治功能呢?比方说,你要是每隔五到十分钟都要上一趟厕所小便,这就是尿频,你要是经常感觉尿不出来,这就是尿泌。同志们,您要是有这些尿管毛病,该怎么治呀?
把你的头剪掉,烧成炭灰,按照服用,保管有效。
此外,什么小儿麻痹症、羊角风、关节疼痛之类的,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治疗。
2o世纪9o年代的图书市场上,类似于某某说之类的鸡汤文特别流行。某些文人骚客们宅居在家里面吃泡面,也能搞出几条模棱两可的励志类感悟。他们唯恐自己说的话别人不信服,出的书没市场,因此一定要在结尾缀上是某某名人说的。
据说有一位著名的主持人,经常也会表一些人生感悟之类的鸡汤文。但是吧,有一天他看到市面上有一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励志类书籍,名字就叫做某某说。结果,翻开一看,什么玩意儿!这是哪个家伙说的,我根本听都没听过好不好!
您别看《神农本草经》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愣是往神农同志头上戴花圈。但是吧,阿蛮估计,要是神农同志真的能够看到这本以他名字命名的药学学术专著,估计也会很郁闷。
嘛玩意?这句话是我说的?我怎么不知道呀?搞什么搞?那句话是哪个家伙说的?有没有公德心呀你?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
根据《淮南子?修务训》中的说法:“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始人说。”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时那些个学者、专家们,做学术研究、写论文,就跟今天一样都特喜欢引经据典。但是吧,他们有时候也想自己引用自己的话,或者想要使自己说的话更有说服力。但问题是,你这样王婆卖瓜,肯定是行不通的。
结果,这些个文人骚客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表论文、专著时,将自己说的话署上名人的名字,假托名人之口来说明自己说的很有道理。
比方说《神农本草经》,就是一些不入流的江湖郎中和落第秀才们集体编撰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但是吧,一定要说是神农同志写的,这样就会更有说服力。
当时学术界的整个风气就是这样的,认为古人的话一定很道理,今人说的话一定是自卖自夸。因此,假托古人表论文的做法很普遍。比方说《黄帝内经》,其实也是一帮子文人骚客们,假借黄帝同志之口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问题是,您就算是假托名人之口,最起码也要有点儿职业道德好不?你不能把后来才出现的药物也给塞进去,愣说成是人家神农同志穿越过来鼓捣出来的呀。
但是很遗憾,古代的那些文人骚客们连这一点儿公德心都没有,难怪人家神农同志要郁闷了。
除了研究中草药之外,神农还搞起了农业科技试验田。
根据《逸周书》的记述,在神农同志生活的年代,某一天,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很奇葩的是,这大雨不是水,而是粟,也就是谷子。
这样也行呀?看来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当然,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馅饼这种概念,连粮食是嘛玩意儿都不知道。神农同志呢,估计是想要尝尝粟这玩意儿,究竟能不能入药。但是剥开一看,估计应该是某种草种,因此,神农同志就把粟种在土里面,想要试验试验这玩意儿能长出什么东东来。
结果,长出了一模一样的谷子。神农同志一尝,味道还行,于是就制作出犁大规模耕种。
从此以后,人们就学会了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