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与张云逸以茶代酒,也喝得畅快淋漓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马泰泉 本章:韦拔群与张云逸以茶代酒,也喝得畅快淋漓

    省农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使俞作柏真正看到了万千民众一旦被召唤被组织起来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他在省府官员训政会上发了一通感慨:“当年,孙总理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其要旨就是唤醒国民,聚结于共和的旗帜下振兴华夏! 可是国父积劳成疾而去,未竟之业被乱世贼臣窃篡,为贪权独己,对各方派系大张挞伐,战祸不绝!可他哪里晓得,国力之根本于民众乎?”

    无疑,他在为酝酿反蒋的大举动大造舆论。他特地设宴款待韦拔群等各路农民领袖,并根据共产党的建议和推荐,由他以省政府主席的名义委任韦拔群等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为左右江各县县长。

    这一举措,非同反响,民心大振!

    代表大会一结束,代表们精神抖擞地分赴各自的地区组织农民运动。

    韦拔群和他的三百多名农军队员并没有马上返回东兰。 这天一大早,位于南宁市郊西乡塘的兵营大操场上,举行了庄严的授枪仪式。

    李明瑞莅临现场检阅,并亲自将一支崭新的勃朗宁手枪送到韦拔群手中。三百多条步枪也一一发到每个农军队员手中。

    韦拔群在台上带领他的队员们扣拳盟誓:“为我广西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甘愿赴汤蹈火,断头洒血!同心战斗到底,背叛者天诛地灭!”

    授枪仪式后,扛着乌黑发亮步枪的农军队员们,分成三个连队,分别在军事教官的带领下,接受严格的军事操练。

    还是在农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南宁市的一些商行向公安局乃至省府报察诉状:他们的商船和陆路运输时常在右江沿线遭到“地下军”和土匪的抢劫,杀人越货的惨案屡有发生。对此,中共代表邓斌多次与俞作柏、李明瑞商议,以成立“右江护商大队”的名义,拨给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县凤山区农军一个营的武器,以示支持。俞、李欣然同意。于是韦拔群挑选三百多名身强体壮的农军青年来到了南宁——他们在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之后再回右江地区。

    望着全副武装的队伍虎气生生地进行操课,韦拔群感慨万端:三年前农民自卫军要是有这些快枪,那骇人听闻的“东兰惨案”决不会发生,决不会眼睁睁看着手执大刀、长矛的弟兄在解救遇难的乡亲们时,一个个倒在军阀刽子手的枪口之下

    如今,南宁变了!广西变了!一个新的革命热潮在南宁,在广西,迅速掀起来了!像当年洪天王在桂平金田奠基立业一样,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队伍要在左、右江地区干一番大事业了!

    “一——二——三——四——”

    “杀——” “杀——” “杀——”

    响彻在练兵场上空的洪亮的吆喝声和震颤地腹的脚步声,使得韦拔群的思绪一如涨潮的邕江水波涛汹涌。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现实感正沸腾着他的 血液:一场旷古未有的新生与腐恶、光明与黑暗的历史大搏斗即将在八桂之地拉开帷幕!

    确实是一种特意的安排,李明瑞把训练护商大队的任务交给了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张云逸即令冯达飞等人担任军事军政教官。在此期间,韦拔群 就住在警备第四大队,张云逸对他的吃住安排得十分周到。从而使他结识了张云逸、冯达飞等中共派遣到广西的军事指挥将领。彼此一见如故,稍有闲 暇,张云逸和冯达飞便陪同这位享誉盛名的农民领袖参观警备大队官兵的训练、学习和生活。韦拔群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戎马倥偬,投死为国,以义灭身”的尚武精神和治军之道。

    在张云逸的整洁、简朴的卧室里,悬挂着一副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条幅,那粗犷、遒劲的字迹显然出自这位果敢练达、凝重威仪的将领之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一看便知,这是笔录豪放派诗人苏东坡的名篇《江城子》。此时觑来, 笔录者的壮怀豪情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皆浸满了条幅的字里行间!

    张云逸(曾用名张运镒),时年三十有七,字胜之,出生于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头苑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仅读完高小,就到广州打工。1908年夏天,广州陆军小学招生,16岁的张云逸报考被录取。三年学 习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后转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任粤 军排长、连长、营长、国民革命军旅长,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了辛亥革 命和讨袁护国战争。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 参谋长,从珠江之滨打到黄河两岸,1926年10月,他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广东、香港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29年7月奉 中共中央的委派,从上海经香港、广州来到南宁,从事兵运工作。

    中央代表邓斌到南宁后,虽未与张云逸谋面,但通过俞作豫和陈豪人转达了对张云逸等人的问候,要他和从事兵运工作的同志排除一切干扰,集中 精力抓好部队的整训,到时能拉得出,打得响。

    在俞作豫的极力推荐和李明瑞的大力支持下,张云逸到南宁不久即被俞作柏委以重任,协助李明瑞整顿旧部,筹建警备大队。张云逸的资深和在北伐中的战绩,使李明瑞极为敬重,加之二人皆自幼跟“军”字结缘,少小从戎,通晓兵法,因而更是情投意合。

    张云逸出任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时,发现队伍里有一些军官是李、白、黄的旧部嫡系,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如不严加整肃,恐日后祸患无穷! 于是他面陈李明瑞:欲治兵者,必先择将;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他向李明瑞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李、白、黄潜伏下来的嫡系一一清除,痛改者从轻,怙恶者严办;

    二、请允许我提名德才兼备者担任各级军官;

    三、慈不掌兵,从严治军,把第四大队建成一支铁军队伍。

    李明瑞当即应允:一切由张大队长全权办理。同时批准俞作豫的第五大队也照此办理。于是,冯达飞、李谦等一批共产党员被安排到警备第四、第五大队担任各级职务。 当护商大队应运成立,张云逸就让最得力的军事高级教官冯达飞全权负责护商大队的集训工作。

    冯达飞(曾用名冯文孝、冯国琛、冯洵),时年30岁,广东连县人。19岁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周恩来,并由周恩 来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他参加了讨伐粤系军阀陈炯明 的第一次东征,7月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和苏联高级步校学习,毕业后又被派到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班学习。 1927年冬回国,参加了广州起 义。1929年夏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到广西从事兵运工作。

    此时,在张云逸的卧室里,韦拔群从条幅的字里行间窥见了这位戎马倥 偬的将领欲“亲射虎”、“射天狼”的铮铮报国之志。望着老式的檀木桌上 放着的笔架、墨盒和一管寸头毛笔,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气味,韦拔群不胜 感慨地叹道:“不曾想,胜之兄不仅通晓兵法,深谙治军之道,而且又是一 位难得的儒将啊!”

    张云逸将沏好的一杯清茶端过去,连连摇头道:“拔群兄过奖喽,云逸并非舞文弄墨之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偶得闲暇,吟几句 古人诗词歌赋,抓秃笔写几个歪字,权作消遣而已。”

    韦拔群说:“胜之兄小来思报国,金错刀行,戎马风尘,战功赫赫,令弟由衷敬佩啊!”

    张云逸谦和地笑了笑,说:“眼底江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这正应了司马迁《项羽本纪》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继而又吟杜甫的诗,聊以助兴:

    从军十年余,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韦拔群听罢,顿感社诗仙的这首诗句,正是面前这位文韬武略 的将领此番心境的真实袒露。于是便直率地问:“胜之兄对广西来日趋势有何高见?”

    张云逸呷了一口茶,便说:“就目前来看,形势对我十分有利。俞主席是开明之主,李司令一向倾心革命。但从全局看,蒋介石任用俞、李另有图 谋,他一贯是坐收渔利,而不是坐视不管。”

    韦拔群说:“我与邓代表会晤时,他也是这么看。我认为,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须‘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眼下的 南宁,不可能成为我们长久立身之地。”

    “哈哈哈 ”张云逸会心地开怀而笑,“拔群兄所言极是!兵法云: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若南宁有变, 我等即拉队伍去右江,与拔群兄同创一方天下,如何?”

    “哈哈哈 ”韦拔群也会心地开怀而笑,“我盼的就是这一天!” 二人齐端茶杯相碰,以茶代酒,也喝得痛快淋漓。

    半个月后,韦拔群带领“护商大队”分水、陆两路返回右江去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韦拔群与张云逸以茶代酒,也喝得畅快淋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韦拔群与张云逸以茶代酒,也喝得畅快淋漓并对悲壮历程·百色、龙州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