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德行天下——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宪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何建明 本章:三七 德行天下——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宪梁

    与周宪梁教授心灵对话,让我轰轰烈烈地感受着满视野的“洁白”;让人触摸着心中久违的“神圣”……

    有人把医务工作者视为“天使”、比作“神仙”;

    有人把医务工作者视为替代上帝来人间完成仁慈事业、解救芸芸众生的……

    于是——

    生存的人类对医疗院、所、店、堂无不充满敬仰、膜拜;

    生活的人类对医务工作者无不拭泪感激涕零;

    生命的人类对医药产品无不感恩戴德……

    医务工作者——更多体现的是人类“仆人”的角色!

    医务工作者——更多保护的是人类最大、最本源的“财富”!

    但,毋庸讳言,在向人间播撒春光的这片神圣洁白的世界里,当下亦被社会某些“浊气”浸染了些许朦胧的灰色甚至黏稠的“污点”:医疗院、所、店、堂,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致使百姓求医问药无所适从;百姓看病“贵”而“难”,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行业服务质量欠佳,一些医疗事故引发诉讼,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某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亦同样让百姓心存余悸……

    社会“现象”的背后,似在折射着社会深层次的某些“基因”的变种。

    行为“现象”的背后,似在挑战着社会主流“理论”支点的质感撑力。

    心理“现象”的背后,似在冲撞着社会大众的道德心理标准底线。

    于是——行业被质问!

    道德被诘问!

    社会被追问!

    良心被拷问!

    抱怨、愤懑、指责……

    宣泄、激忿、呼唤……

    希冀呢?

    <er h3">一

    我似乎一直在寻找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这个人的“德行”应有其具体行为的诠释;

    这个人的“品行”该有其具体行为的解读。

    终于,我找到啦!

    关于你——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周宪梁教授及你的一切……

    其操守为人景仰;其人品为人乐道。

    其德行祚天酬地;其真情感天动地。

    ……

    于是,我紧紧地握住了你的那双手,一双救过无数生命的手。

    见到你的那一刻,心头竟怦然一动,真想给你这位博士生导师、教授敬个标准的举手礼!

    北京的“阜外医院”在国人心中,名声名气都大得“嘎嘎”脆响。一个在百姓生理和心里都能得到认同的品牌,它一定是个社会“大品牌”。而“品牌”存立的背后,一定是“公信度”;然后一定是“实力”;最后一定是“真实”。

    “真实”——其实,正是当下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第一“大品牌”!

    你——周教授也有着第一“大品牌”内涵中的“真实”吗?

    我想走近你、触摸你;

    还试图用“真实”诠释对“人”的发现和对“心”的寻找!

    北京阜外医院。

    早8点。门诊部外大厅,人头攒动。

    我穿梭在熙熙嚷嚷的人群中,一边寻找一边询问着你周教授的办公室;即便在一楼的角角落落,也竟然没有找到挂有你办公室的招牌。

    公用洗手间旁、窄小走廊一侧。在“照相室”的对门,原来就是你的办公室——仅两步之遥。走廊上,挤满了表情各异等待“透视”的患者及家属,他们都簇拥在你的办公室门口等待对门叫诊;时常有人争相倚靠在你的铁门上,使你出入常常“受阻”。

    门开处,视野被阻隔。一间“巴掌大”的房间不能远视,室内拥挤不堪,成堆的书籍随意摆放在桌上、柜上和椅上。门开处的脚下,就是办公桌;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有两张桌摆进,若有三人在室内活动,空间明显受阻……

    这,就是你——周教授的办公室?

    愕然!

    你似乎并没在意来访者对环境的心里感受。在你周教授的脸上,却先让人读出你一脸的平和、淳朴、敦厚的情态;继而又让人在你的双眸中捕捉出一片温良、谦和、友善的柔光。

    小屋曾是个堆杂物的“储藏室”兼清洁工临时休息间。室外人声嘈杂,室内光线明显不足,甚至还有些许灰暗;但小屋的墙壁上,却挂满了重重叠叠的各种光艳的金色锦旗和奖牌……

    没人能看出你这位周教授对“身居”此境有何不满,也没任何人听你说过半句牢骚话。你却认为这很正常,正常得就像每天的太阳升起、降落一样;甚至你还认为,此环境比几年前自己刚来医院时好多啦——那时,你竟连个办公桌都没有,只得将私用车的后备箱权当临时“资料室”暂用;每当用资料、查文字,不知每天要跑多少个来回。即便那样,你心里烦过、嘴上牢骚过吗?

    没有。真的没有!

    你来到这个声名远播的“阜外医院”,其实这里真正是个“软件不软、硬件不硬”且极具“个性化”的特色单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品(医德医风);三流的环境。

    惊愕后,我不再为自己未曾给你周教授敬个标准的举手礼而懊悔,也不再为你这个“大人物”的“蜗居”而心生不平——只为聊表敬意,倘若是个小跨度的行礼动作,臂弯肘真的可能就会遭至无情的“碰壁”、抑或屋门的严重“掣肘”。

    “蜗居”的环境,你并不在意,似乎也不重要。

    那,你心中真正“在意”的是啥?

    2005年3月。

    首都机场。一架波音747客机从机场起飞……

    神秘的西域。美丽的新疆。

    你来到荒漠的南疆。

    阿克苏市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风大沙多,自然环境干燥且狂野;若没有诗人般的情怀,常人很难构想并心中生出动人的浪漫诗句来。

    赴疆前,尽管你已做好环境艰苦的心理准备,包括应对环境的挑战。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视野中感受到的自然形态、色彩以及味道,还是与你想象中的环境大相径庭,反差极大。

    你是中组部委派下来的援疆干部、专家——在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挂职任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来疆的那天下午,当地医院领导伸出挚诚的双手,将你这位中央派来的“神仙”迎进院内、迎进“白衣天使”们温暖、渴盼的心中。

    来院的当晚,院长就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着医院及该地医疗、卫生的现状;在院长真诚的话语和情态中带有些许无奈的叹息里,你敏锐地捕捉到南疆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存在着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点是该地缺医少药;

    难点是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盲点是医疗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院长的话,你记得认真,听得仔细;让你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一幅“为民解忧”的蓝图,在你心中酝酿后被勾描慢慢生成。

    一架“民族团结”的桥梁,在你心中架构后被锻造渐渐形成。

    深夜三点多,院长谈完工作,疲倦地向你告辞。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冥冥中,耳畔好似总有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声,将你的心一阵阵地揪拧着。

    人们都在酣睡……

    窗外,星困月乏,还似有“呜呜”作响声。

    耳鸣?风声?哭声?

    你蓦然想起自己的孩子……

    11岁的儿子被你“无情”地扔在北京的家里,然后你就这样“狠心”地来到这边远的“荒漠”。

    来前院领导说,其实你是院里最没“资格”报名援疆的人。你妻子是北大化学博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004年她就已远赴日本留学,做高级访问教授;如今家里只有你和一个11岁的小孩子。

    领导说:你走后,小孩儿怎么办?

    你就说:没事。我会想办法……

    领导说:我们知道……你难啊!

    你就说:放心。我有办法……

    领导说:你一定要去?

    你就说:我一定要去。

    领导说:你必须要去?

    你就说:我必须要去!

    ……

    其实,你真的可以不去,因为你不去援疆具有足够的“硬件”理由。

    院里不是也有人提出过一连串不能去援疆的“软件”理由吗?

    你就说:别人是别人。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必须去的问题。

    领导说:你可要想好。这次援疆任务重、困难多、时间长……

    你就说:没问题。

    领导说:有困难、有要求就提……

    你就说,我只要求尽快启程赴疆!

    领导听后,摇摇头,无奈地;又点点头,深情地。

    此前,你与远在国外的妻子通电话,并告知自己准备报名援疆的想法和心境。

    妻在那边说:儿子怎么办?家怎么办?

    你在这头说:我和儿子慢慢沟通……

    妻在那边说:孩子太小,你走后谁照顾?

    你在这头说:我来想办法……

    妻在那边说:孩子上学要送,吃饭要做,衣服要洗……怎么办?

    你在这头说:我会有办法……

    妻在那边说:医院非你去不行吗?

    你在这头说:非我不行!

    妻在那边说:唉……只是苦了我们的孩子!才11岁啊!

    妻的担忧,来自一位母亲正常的心态。她出国前曾千叮万嘱地“拜托”你将你们自己的孩子带好,让她在国外放心、安心;但你如今的选择,却无论如何也难以让远在国外的妻子放下心来……

    但,还是妻子更了解你并深知你的一切,包括在你脉动的心音和气息中,传递出的那种关乎人格、品格、性格里那股撼人的精神!

    终于,你走啦!

    你头也不回地径直去了机场……

    <er h3">二

    “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还在睡梦中的你,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门被打开。一位脸上堆满歉意的维族老人,手里牵着一位面部畸形的小姑娘。

    当时,你被这位维族小姑娘吓了一跳:她的右嘴角高高隆起,像碗大的“肉葫芦”挂在半张脸上,球状的肿包上布满隐约可见的毛细血管,呈细碎的分裂状,且青紫暗红,色泽斑驳。看得出,这位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曾是多么的漂亮美丽;但她曾清澈透明的双眼,如今已暗淡无光;曾经端庄秀美的脸庞,如今已变得僵硬变形。小姑娘不再有笑脸,嘴角也不再挂笑意——肉呼呼的球状体,早已把她那张好看的小嘴儿,撑挤得只剩下了不足“半张嘴”大的“歪洞”。

    维族老人告诉你,小姑娘名叫努尔古丽,年纪只有11岁,家住阿依库勒镇托克提根村。几年前她患了个“吓人”的怪病后就一直休学在家;她嘴角处的“大肉瘤”近来越长越大,只剩下的半张小嘴儿眼看就要全部被封拢;每天她都会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中艰难地进食。如此下去,小姑娘等待的只有一个结果——死亡!

    维族老人说,小姑娘的母亲已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又患了脑血栓,躯体直立困难,只能蹒跚走路;为给孩子看病,父母已将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卖光,根本无力再给孩子看病……

    这位好心助人的维族老人,还拉着你的手不停地抖动着说,知道党中央派来“大专家”到南疆、北京派来“大教授”到医院来给他们治病,他说这里的维族群众,心里边儿都高兴地整天扳着指头盼啊!

    老人说话时,满脸的真诚。

    小努尔古丽右面部患的是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初诊后,你毫不含糊地立即作出几个决定——

    小姑娘马上被安排住院治疗;

    为手术更有把握,你马上联系自己的母校——西安交大医学院专家来疆会诊;

    你驱车前往托克提根村,去探望小姑娘患病的父母;

    ……

    钱呢——医药费怎么办?手术费怎么办?

    募捐。义务募捐!

    在农一师医院召开的全体职工大会上,你首先登台亮相。在为救助维族小努尔古丽的生命“献爱心”主题活动中,你作了一场医院管理“人格化”、医护人员救治患者“人性化”的报告。直至现在那些与会的人们,都还清晰地记得你那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的演讲。面对站在台上脸部僵硬畸形的小努尔古丽;面对小姑娘那双渴望求生的目光……在你大山一样的情怀里,你近乎是在扒开胸膛、拎出心来冀盼人间真情、道义、良心对“人”的寻找和对“心”的发现!台下的人们被你那颗真诚、炽热而又滚烫的心震撼着,让人分明看到了你那颗自然质朴的心灵深处,有着一种情怀悲悯、意识忧患、深湛的认知能力且独言慧智的正气品性;会让人重新思考对生命、对生活品质意义的追问……

    在一首《爱的奉献》背景乐曲声中,台下人人胸腔里都被点着了一把火,人人泪流满面。

    当真与诚、情与爱、善与美一旦被“崇高”擎起,再用“行动”点燃,那将会在人心的田野上燃起一团熊熊的火焰!

    在热腾腾而又“潮湿”的会场,你是现场捐款第一人:6000元。

    台下的人们,每人双手里都捧着“爱心”,自动排成长队走向前台、走近小努尔古丽……

    半个小时内,捐款数额已近3万元!

    小努尔古丽的母亲帕旦木,在现场被感动得一直泪流满面;她一直激动地擦着拭不尽的热泪……

    帕旦木向你鞠了一躬又一躬——为了自己女儿的命!

    帕旦木向你和这里的好心人,说着一遍又一遍掏心窝的话——为了她自己感受到的那份人间真情!

    帕旦木感谢着你。但她也在感恩着党、感戴着政府、感念着医院、感激着募捐者;她唯把感动和感慨留给了自己与家人!

    ……

    小努尔古丽的手术很成功。

    手术很成功的小姑娘,从此很爱笑。

    很爱笑的小姑娘,从此更加美丽漂亮……

    小努尔古丽背后的“故事”由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后来,爱笑的小努尔古丽又将她那“笑脸”带到了北京……

    后来,漂亮的小努尔古丽又将她的“美丽”带向了全国……

    2009年国庆节前夕。首都北京。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现场直播“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

    你——周宪梁教授,第一个出场站在热气腾腾的领奖台上。在掌声如潮的现场,美丽的小努尔古丽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小姑娘以“特别嘉宾”的身份被邀请到电视直播现场,亲手向自己的“恩人”颁奖!

    那一刻,你接受着小努尔古丽手捧的鲜花和拥吻,心间充溢着芬芳和温暖;

    那一刻,人们发现在你淳朴善良的眼里、敦厚温和的脸上还溢出些许“羞涩”……

    也许,台下掌声如潮,是因为你那让人动情的“故事”;

    也许,台下如潮的掌声,是因为你那让人动心的“羞涩”……

    羞涩——久违啦!

    羞涩——多么贵重的“字眼儿”!多么美丽的“品性”啊!

    只是……在人类的情感中,这种可贵、高贵的“品类”,已不再具有初始时人们熟知的那种昂贵、珍贵的“品第”;它在物欲横流的金钱面前,似乎早已被“金钱链”鞭打着并追赶得无处立身、安身甚至藏身,已然“羞涩”地在人们的心里悄悄隐褪而去啦!

    那一刻,人们在你身上似乎也觅到了对“人”的寻找和对“心”的发现……

    其实,你不仅仅救助了这个维族小姑娘;你在新疆支边的那段日子里,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你倾注了人类最真实、最宝贵、最高尚、最美丽的“情感”;你在那里不仅医治着人生理上的病患,而且还向人们的心里纵深处播撒着“仁爱”的春光!

    ……

    开始,你只是在农一师医院坐诊。

    北京来了一位“名医”。消息传播开来,阿克苏周边地区许许多多患者及家属,搭着马车从边远的郊县蜂拥而至前来医院求诊。看到这些朴实的乡亲们那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目光望着你,你心里最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现在应该干什么!

    你每天基本上这样接诊——

    前有20位“愁眉苦脸”的患者被诊治后,向你一一道谢,走啦;

    后有20位“苦不堪言”的患者被诊治后,向你声声道谢,走啦;

    再有20位“痛不欲生”的患者被诊治后,向你连连道谢,走啦;

    还有20位……

    你饿啦!你饿了也不能吃东西。不是不想吃,而是不能吃。

    此时,已是下午2点。

    院长急啦——开始“劝”你吃;后来“逼”你吃!

    你赶紧扒拉几口凉的“简易快餐”,又继续“请”进病人连续诊治……

    当你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已是下午4点半。

    此时,你已两眼发黑,头晕脑胀啦!

    几乎天天如此。

    这样下去能行?

    不行!你也这样认为。

    莫非能有更好的办法?

    有。不能让乡亲们只是来院“就医”、“就诊”,医生“坐诊”;要想办法“出诊”、“巡诊”,让乡亲们减少来院“求诊”、“急诊”。从基层乡镇卫生教育开始;从普及医疗(药)知识开始;从解决人们的心理健康开始……

    你说:这是解决边疆地区群众缺医少药,缓解少数民族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最现实的一条路径。

    突破,是从未来的角度考虑现在;

    创新,是从现在的角度考虑未来。

    于是,“医疗大篷车”的出现,是你来南疆后的一大创举。

    ——你把医院各学科骨干医生组成“医疗大篷车”下乡,送医送药到条件最差、环境最苦、地处最偏远的地区;

    ——每逢周末,你组织“骨干医生”在市郊周边地区,向群众宣传医疗防治及卫生知识;

    ——每到一处,你都亲自给当地医护人员授课,并认真查房会诊;

    ……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如何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专家队伍,并使边疆各族群众长期受益?

    ——组织“心血管病最新进展”系列讲座。你精心准备教案,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医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结合系列讲座临床实践“传帮带”。系列讲座共26讲,每讲你都理论联系实际,临床诊断手把手对基层医务工作者“传帮带”;

    ——六项“医疗专利”先进技术被引入“兵团医院”。你征求北京阜外医院领导同意,把只有本院“大本营”才享有的六项“医疗专利”和先进技术,无偿地引入“边疆兵团”医院;

    ——对“心脑血管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国际近年发现的心脑血管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病人这种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避免此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此种病检测全国只有北京阜外医院能做;在你的帮助教授下,新疆农一师医院、兵团总医院现在也可以做到;

    ……

    还有呢?

    还有,你不仅多方奔走为边疆医院争取到医疗科研经费100万元,且在你返京后的第二年,经你倡导并在本院领导强力支持下,利用“五一”长假,由医院党委曲书记带领30多名医疗专家再赴新疆,为边疆各族群众义诊1600余人;实施各种心血管病手术120台;向各族群众宣传讲授医疗卫生知识36场次;向农一师医院捐赠价值3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

    还有呢?

    后来,你和北京阜外医院门诊部的全体同仁,连年向边疆农一师一中、二中的10名贫困生捐资助学献爱心,每年1万多元的捐助款,并直至他(她)们考入大学……

    还有呢?

    这是一个让人心灵怦然撼动的故事——

    7月中旬的南疆。炙热的太阳“灼人”……

    汽车行驶在“凶险”的沙漠公路上。平日司机走此路心中有“两怕”:一怕车轮爆胎;二怕司机驾车昏昏欲睡。而从阿克苏至南疆和田地区,竟有这样一条500多公里“凶险”的沙漠公路。

    农一师医院领导思虑再三,还是心绪不宁地跟你说出了他们心里的忐忑……

    领导说:别去啦。

    你就说:为什么?

    领导说:太危险!

    你就说:到和田地区为当地维族患者义诊,是已决定的事,可不能再变啦。

    领导说:1000多里的沙漠公路,地表温度至少70摄氏度。天热汽车爆胎是常事,翻车事故是常事,人员伤亡是常事……

    你就说:可不能因这条路“常出事”,就影响我们“正常”地为群众做“正事”。

    领导说:劝你不去冒这个“险”,其实我们就是在做“正事”。

    你就说:谢谢……我没事的。

    领导说:你说没事能行?我们觉得“责任重大”。

    你就说:什么责任?

    领导说:你周教授是谁?你是党中央派来的专家!你是我们国家高级人才!在新疆“万一”保护不好你,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你听后,笑啦……

    多好的领导、多好的人们啊!

    但最后,还是你“性格”里那种撼人的东西不可言状地将人“征服”。

    一大早儿,你们驱车从阿克苏出发,司机一路上小心翼翼;但当汽车在沙漠公路上行驶四五个小时后,你还真的见司机有些昏昏欲睡,汽车跑起了Z字形……那一刻,你没有含糊,让司机休息你亲自驾车;这车一开就是七八个小时;你将车开到南疆和田时已是傍晚8点多啦。

    当地医院领导伸出双手欢迎你……

    当地维族患者成群聚在院内……

    一张张痛苦的脸庞渴望地看着你……

    一双双睁大的眼睛渴盼地望着你……

    你是专家。你是党中央派来的“大专家”。

    你只是胡乱地扒拉几口“拉条子”,即刻开始投入工作。

    领导心疼地说,周教授你可得先休息,这长途跋涉的,人能受得了?

    你说,这么多患者在等着……我们必须马上工作。

    领导不忍地说,那可不行,你必须先休息!

    说着,领导竟走向院内患者群,劝说他(她)们先回去;可哪个病人都不愿意离开。

    你见状连连摆手,又连连招手……

    病人们一个个地被你“请”进了诊室。

    “快请坐……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一位维族老人由家属搀扶着坐在你面前,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病,头晕目眩精神抑郁。经了解后方知:家境贫困的老者,几年前老伴和大儿子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儿媳和大孙子与他一起生活。由于精神压力大,老人病情越发的严重。问诊后,你就用最淳朴、最现实的百姓语言,向老人谈精神与心理因素对病人的伤害;说心态与情绪对病体的侵扰;讲抑郁与健康的关系……然后,你再对“症”下药。

    一位维族壮年人坐在你面前。壮年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症,肢体时有麻木,嗓门儿极大且语速极快,一说话就见脑门儿、脖子青筋蹦鼓;一看便知是个性情中人。由于“性格”暴烈所致,此类型人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很高。问诊后,你就用当地群众最熟悉的语言,向壮年人讲刚烈的性格对心病的影响;说脾气与暴怒对心情的破坏;谈烦恼与怨气对心胸的阻扰……然后,你再有的放矢。

    一位维族中年女性坐在你的面前……

    一位维族青年男人坐在你的面前……

    你知道,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有许多人在面对现实生存的困扰及心理压力,还全然不能抑或缺少排除解压的一种能力;他们只是一味地“争死理儿”、“叫死劲儿”、“撑死面儿”……总跟“心情”过不去;总跟“健康”过不去;总跟“快乐”过不去……其实,这种人为凶悍的“心病”在许许多多的时候,才是人体“病魔”的始作俑者;才是“健康”的隐性杀手;才是“快乐”的死敌;才是“心情”的毒液……

    就这样,你不厌其烦地向每位病人的心里送给温暖、送去温情、送进温馨。

    社情?乡情?民情?

    这——你肚里都清楚!

    病情?人情?心情?

    这——你心里都知道!

    可你不清楚也不知道的是:从晚上8点多直至深夜2点,你还没顾上喝几口水、吃几口饭,几乎是在玩命地连轴转;你不知道究竟到底还有多少维族患者,在诊室外排队焦渴地等你待诊?其间,院领导一再劝你休息,你却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就是不答应;当你连续干到深夜3点时,你已觉得自己真的有些扛不住啦!头阵阵发昏、眼阵阵目眩、心阵阵乱跳……

    此时,诊室外待诊的患者还有几十位……

    此时,院领导跑过来又一再劝你休息……

    能休息吗?

    突然,你伸出一只手,在自己的大腿内侧狠狠地拧了一把——浑身“激灵”一下!

    真管用。这“招儿”是你儿时母亲告诉你的,但你一直还未曾体验过;今天你却毫不含糊地亲自让自己的大腿饱尝了无辜的“摧残”!

    精神了一阵儿,你又连续看了10几位病人……

    精神儿又没啦,你在自己的大腿内侧又是狠狠地“一把”!

    这次撑着劲儿,你又连续看了8位病人……

    精神儿又没啦,你在自己的大腿内侧又是狠狠地“一抓”!

    这次撑着劲儿,你又连续看了5位病人……

    精神儿又没啦,你在自己的大腿内侧又是狠狠地“一掐”!

    这次撑着劲儿,你又连续看了2位病人……

    当你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时,你却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昏死过去!

    这时,已是凌晨5点多啦。

    再看你的大腿内侧,早已被你暴虐得“惨不忍睹”啦。

    ……

    近10个小时,你周教授连续看了多少病人?

    当地院领导红着眼睛说:120多人!

    说完,顿时泪光盈盈……

    <er h3">三

    你刚刚从“现场直播”颁奖晚会的台上走下来,手机就响啦。

    “喂!小周哇,我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你啦……”对方语调激动。

    “邵教授?导师您现在哪里?”你又惊又喜。

    “西安,在西安……小周哇,你让我感动啊!你让我、让我太幸福啦……”声音有些哽咽。

    “谢谢导师,感谢您,邵教授!”

    “小周啊,见你在台上手捧鲜花和奖杯,你让我自豪、让我心里高兴——比我获奖还高兴啊!”

    打来电话的,是你的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原医学院院长邵文斌教授。

    邵教授——你的导师、严厉的导师、人生的导师!

    ……还记得孩提时吗?

    ……还记得大别山吗?

    那里,有你金色的童年和温暖的家。

    父亲是抗美援朝扛过枪的“性格”军人;母亲具有“高知”家庭背景且是位知书达理、心地善良的女性。你是从革命老区——大别山里走出的孩子。红色的土地在你幼小的心底,就已被浓重地涂染上“性格底色”;在这“性格基因”中,你血液里涌动的敦厚、正直、自信……像父亲;胸腔里脉动的真诚、淳朴、善良……像母亲。你上有哥有姐,你是家中老幺。儿时的你就常常趴在饭桌上,贪婪地听父亲讲述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人作战如何勇猛顽强以及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的故事。

    一个人应从热爱自己的母亲开始,然后他才可能热爱自己所热爱的一切;一个人唯有热爱自己的母亲,他才可能真正热爱自己所热爱的一切!你的自信和“真”是父亲给你的;你的善良和“爱”是从母亲身上得来的……

    在父亲的“正直”里,你最后挑出两个字:信心。

    在母亲的“善良”里,你最后珍藏两个字:爱心。

    于是,从小学、中学、高中……你把奖状贴满家里的墙壁。

    于是,从小学到大学直至现在……你把爱挂在了百姓的心壁上。

    那年,好像是你当年居住的信阳城市最美好的季节,你以骄人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再后来,又开始了你的研究生生涯。就在那时,你遇到了一位影响自己一生、受益终生的导师——医学院院长邵文斌教授!

    这位思维缜密、逻缉严谨、威严又严厉的院长,怎样的学生才可做这位知名教授手下的研究生?

    邵教授说,他的研究生标准:考试必须第一名。

    许多学生底气不足,信心受阻。

    你,这位周宪梁同学,从心里就想考第一名;你从心里就想当邵教授的研究生。

    于是,一本厚厚的《实用内科学》,你几乎全部通背得烂熟于心……

    于是,就连书中的注释,你都不敢轻易放过甚至于每个标点符号……

    成绩出来啦:第一名周宪梁。

    结果也有啦:邵教授研究生。

    你周宪梁同学,终如愿以偿。

    你是邵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接下来除去你在“交大医院”巡诊、查房,就是一心纳谱地研究病案写病历。那次,你手头刚刚完成一份自认为极满意的“病历”,甚至为此你心里还“暗自得意”并悄悄地还给自己打了个100分;当你把这份字迹工整、语言规范、阐述详尽、论点准确、洋洋洒洒写满四页纸的“病历”交给邵教授后,就见导师的双眼顿时像猎人般的目光巡查着纸上的“猎物”……

    你,周宪梁同学很自信。

    你,在等待导师的夸奖。

    导师看后你写的“病历”,突然抬起头,把一双锐利的目光射向你——

    导师说:满意自己写的“病历”?

    你就说:嗯……算满意。

    导师说:我不满意!

    你的脸“腾”地红啦——当着满室的同学。

    导师说:第一,主题不明确……

    你的脸“嗖”地白啦——面对满堂的同窗。

    导师说:第二,主述亦欠妥……

    你的脸“刷”地臊啦——面对满屋的好友。

    导师说:第三,精华部分文字不简约、不凝练、不精道……

    导师一口气竟给你挑出了25个毛病。

    简直太刺激啦!

    你这位周宪梁同学,心里很难受也很难过。难受的是在大家面前,导师没给自己尊严,也没给面子;难过的是在同窗面前,导师对自己不留情面的严厉,让自己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无地自容”、什么叫“锥心地疼”!

    当日中午,自信又自尊的你,径直去了院长办公室,想找导师诉说自己的委屈和心中的不爽。

    导师说:你有想法?

    你就说:有……

    导师说:心里别扭?

    你就说:别扭……

    导师说:你别扭啥?

    你就说:挨您训没事,可当着那么多人……

    导师说:不舒服吧?

    你就说:我下不来台……

    导师说:有想法就说?

    你就说:让人受不了…………

    导师说:你受不了就对啦。我就是让你下不来台,就是让你受不了!

    ……

    你听后,一下子让导师的话给“雷”呆啦!

    导师说,不!导师简直是在吼:我要让你周宪梁记住一辈子!一辈子让你记住什么叫严格、严谨和人最后想要的“尊严”!尊严是什么?是实力!一个人、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实力……那,尊严何来?尊严何在?请你永远记住这句话:尊严——来自于实力!当你有一天具备了真正属于自己“实力”的时候,我相信那时你周宪良会从心里感谢我的!

    导师的话对你还刺激吗?

    导师的话仅仅是刺激吗?

    不——是心灵震颤!灵魂震撼!

    邵教授——你的导师!景仰的导师!感恩的导师!

    ……就这样,一生中你拥有过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你把这个“故事”研读后又解读,解读后又分解……你用自己的具体行为复制后,又不间断地将“故事”的魂灵,注入你后来的学生——研究生们的血脉中。

    后来,你读博士生、读博士后;你从西安交大医学院又调入北京“阜外医院”。

    其间,你怀揣着情感,带队去山道崎岖、沟壑险峻的秦岭搞“高血压”课题调查;

    你带领研究生们去大别山“高血压基地”,为革命老区的群众献上一份真情;

    你率领医疗专家去山西、赴河北的全国贫困县,为当地的群众义诊看病并解囊相助;

    你爬上帕米尔高原,给国境界碑前沿哨班的战士体检,并表达对守疆战士最挚诚的敬意;

    ……

    阜外医院门诊部党支部书记张莉,曾这样对你评说:我跟周教授搭班子合作已6年啦,他心胸很宽、心地很善、为人很诚、处事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门诊部是阜外医院对外服务的一支窗口团队,周教授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将这支窗口团队打造成“团队人格化、服务人性化”的一支训练有素、兵精将强、百姓认同的队伍。周教授待人很豁达、很包容、很大度;对自己却很严格,也很人性化,跟他在一起合作心情非常愉快,甚至是幸福!你知道周教授为什么能赢得人心吗?除去他的人格人品外,那就是“真实”二字。

    真实——在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你可知道它存在的分量、价值和意义?

    门诊部王素琪护士长,曾这样对你评述:周主任在援疆期满回京后,他始终把病人当朋友,在他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他都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对于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百姓们,他时常掏钱给那些经济实在困难的患者看病;我们时常见他给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打车费;有人挂号钱不够时,他会随时献爱心……到现在为止,谁也难说清周教授为这些贫困的百姓们,从他自己腰包里究竟掏出了多少钱!

    周教授,其实你可以有“理由”不去那样做;

    但你周教授却不愿自找“理由”就是这样做!

    门诊部初丽华秘书,曾这样对你评价:像周主任这种高级别的教授,全院只有30多名。这些专家都在二楼坐诊,特需号300元;周主任执意在一楼坐诊,挂号费却按普通专家14元计。他的常规号应该是每天12个,他却经常超倍加号,看到24个或36个甚至更多;我们一般下午5点下班,他一般都是看完加号的病人再下班,待他下班时就已经六七点啦;这时还会时常突然有病人要加号。那次他家里好像也有急事,但病人来啦,说有种药吃得特别好,就想加号开点药。周主任就说,那好,你也别挂号啦,我就给你开点药吧。正因为这样,所以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有个医生开药剂量大了,病人不愿意,但退药又不容易,手续比较周折。为减少麻烦和不影响医生工作,周主任就说,行啦,多余的药钱由我掏啦!这位周主任啊,他对病人真是太好啦。他还常帮病人交检查费,至于人家还不还他,我们不知道——问题是:病人他都不认识就替人家交了钱,并且他也不问、不记病人姓啥名谁家住哪里?每当周主任听到病人因经济困难选择放弃治疗,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心里那种特别的难受劲儿。每当这时,他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患者……周主任一心为病人排忧解难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啦!谁也记不清周教授到底帮助了多少病人、给患者代垫了多少钱。我常想,雷锋在哪儿?雷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周教授,其实你可以有“理由”不去那样选择;

    但你周教授却不愿自找“理由”就是这样选择!

    你的学生罗芳博士,曾这样对你评议:周老师的医德医风特别好,对待病人真的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周老师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患者看病实在不容易!他常跟我们讲述他的导师邵教授对学生如何严格、严谨、严厉的故事。几年前,周老师和阜外医院的惠汝太教授一起在革命老区大别山——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建立高血压病临床科研基地,免费普查信阳市平桥区8个乡50~75岁农民12000多人,其中6000多人患高血压病。近年来,老师经常带领研究生们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民免费看病,从而避免了许多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问题的发生;他还常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带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疗专家到国家级贫困县及革命老区井冈山、宝塔山、大别山、太行山、沂蒙山等地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义务为当地群众看病,宣传健康知识,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的乡亲们购买药品,免费发放;每到一地,他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在援疆的半年中,“医疗大篷车”接诊患者就达6000多人次。目前他还承担着国家“973”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他获得过五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1部、参加专著编写8部;发表论文30余篇;同时还担任《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编委、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理事会第四届理事等职。

    人们常说,我们敬慕谁首先是因为他的人品。但凡一个好人——

    一位人们热爱的人物,其品德可分为公德与私德:公德是他履行其职责时的底线和原则;私德是其作为普通人的道德修养——由此便可充满了人格的魅力及人性的光辉。

    一位身价数十亿的陈老板,曾这样对你评论:我与周教授是老朋友啦!我之所以跟他交往很深,是因为我看中了周教授的人格美、人品美、人性美——他身上的这些东西,比钱值钱啊!

    我们的民族,历史上就不是一个缺少“性格”的民族;当下我们的民族,就更不该是一个缺少“性格”的民族。而作为民族一员的我们,不能仅仅一味作秀般地展示“风格”和“风彩”;重要的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责任是什么?世上有许多事情你并非一定喜欢做,但你必须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

    阜外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丑承璋,曾这样对你评价:周教授在社会上是位知名人物,但他综合素质好、心态好;他的工作重点和着眼点始终是放在病人身上。来阜外医院门诊的患者有个特点: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但不论是谁,他能做到一视同仁、视病人为亲人。1985年建院时,门诊部每天按接待患者250人的流量设计的;但后来“现代文明病”出现高发期,近10年来老龄化社会发展很快,再加上工作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我国心血管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人来诊治时,病情已非常严重。现在每天的门急诊接诊量近2000人次;日流动量5000人左右。如何服务病人、尽可能不让病人有意见?周教授和门诊部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一,实行敞开挂号制度,使就医的患者当天能挂上号;挂上号的患者当天能看上病。为把此项制度落到实处,医院增加出诊专家人数、加号;为此医院的许多专家常常加班加点。

    第二,为就医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咨询服务,年轻的导医服务人员,胸前佩戴“请问我”,为就医患者提供全程优质导医和咨询服务。开展门诊就医流程改造,采取挂号、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增加挂号、收费服务窗口,缩短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门诊检查科室加班加点,尽快出检查报告,以方便患者就医。

    第三,开设集中检查预约、结果查询窗口,简化就医环节。制作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出诊医师专业简介,方便患者选择医生;为提高门诊整体医疗水平,防止漏诊及误诊,避免医疗纠纷等,开设了内外科会诊中心,实行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用电脑书写病历、开处方和各种检查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

    第四,制作常用心血管药物价格一览表,把同类效能药品但不同的价格标示出来,让出诊医师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第五,搭建门诊学术交流平台。每周三中午,请院内外的著名专家给各级门诊出诊医师讲授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新进展;提高长期在门诊出诊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第六,开设特色门诊、周末门诊、节假日门诊等,方便平时工作忙而没有时间看病的患者。重视开展门诊患者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加强疾病的预防。

    这一系列管理新举措,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受到北京市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评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年十大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之首。

    其实,许多人并非真正了解周教授身上具有的特质——周教授既是医学专家,又是社会活动家、心理学家。凡是来院看病的,无论大官还是大款,他都能准确地了解并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过去门诊常有医患纠纷发生,找院领导解决矛盾的人很多。而现在,由于周教授他懂得心理学且又善于沟通化解矛盾,如今这些医患纠纷几乎没有了。

    周教授是带着一份感情给每位患者看病的!

    ……

    有人是为天下苍生而来;有人是为名利权力而来。

    你——周教授是为什么而来?

    <er h3">四

    我想走进你、感受你;

    还企图用“真实”解读并“透视”你!

    ……

    你心中真正“在意”的是啥?

    是你臂膀上要背负着厚重如山的命题——社会责任!

    是你胸膛里要镌刻着坚如磐石的主题——职业操守!

    是你心脏内要脉动着金属质地的话题——道义良心!

    你用眼睛这样看待百姓。你说——

    中国的百姓真是太好、太善良啦。我从小在老区长大,深知贫困地区百姓看病的不易和患病后生活的艰辛;每当我治好一位患者的病,我的心就能找到一份安顿;每当我多治好一位患者的病,我的心就能得到一份安宁。我真的看不了因贫困而放弃治疗疾病的百姓们,每每遇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都会像被人抓拧撕扯般地难受!我多么希望中国的百姓们,每个人都能健康而尊严地生活着……

    某省一位地委级领导,因病住院治疗;当地很重视,就特意邀请正在此地巡诊的你,再给把把关看一看。你给领导看完病,正走到电梯口时,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儿突然间抱住你的腿不放,并恳求你去救救她的弟弟。原来,这个女孩儿的弟弟是个高中生,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被人用刀捅了腰部,由于失血过多,人已昏迷……虽被送到医院,但医院有规定,必须先交押金方可住院动手术抢救。而女孩儿家境贫寒,即便卖掉全部家当也不过价值千元;为此他的父母哭得晕死过去啦……女孩儿束手无策。当地陪同的工作人员对你提醒说:别管、别管……这样的事太多啦!

    你,听完女孩儿的倾诉,双眼潮湿。你二话没说,马上返身随同女孩儿疾步而去。当你见到伤者时,只见他面无血色且生命垂危。你说,立即手术!随即你给院长打电话,请胸外科医生马上实施手术抢救。那天你的口袋里只有800元钱,你掏出来全都给了女孩儿,叮嘱她手术后给弟弟买些补养品;押金却由你写了借条儿……

    手术很成功。你一直陪同女孩儿将她弟弟的手术做完;临走时,还告诉女孩儿有困难就打电话找你。而女孩儿当时只记住了你姓周,后来又打听到你的电话号码。从此,每年的圣诞节或其他重要节日,你都会收到女孩儿的电话或短信,向你表达无限的感激之情和人间最美好的祝福!

    敬民、爱民、为民是你职业操守中的一条金光大道;只有为民,一切才能道通路顺。有哲人曾说,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它能带来食物,却不能带来胃口;它能带来药品,却不能带来健康;它能带来相识,却不能带来友谊;它能带来仆人,却不能带来他们的忠心;它能带来享受,却不能带来幸福和宁静。

    你用心灵这样与人沟通。你说——

    人与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最真实的。当你面对普通百姓尤其是贫困百姓时,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关怀和关爱。在他们人生最困难之时,最好能捧出你的真实与真诚、真情与真爱、真心与真意……

    汶川地震发生后,你情系着灾区,一次又一次地捐款,向那里的人民表达着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你是医生,其实你最关注的,还是震后对群众心理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决定亲自去实地调研。去年8月学校放暑假,你购买了足量的药品,利用自己公休的两天时间独自一人赴灾区汶川;在水磨镇中心小学,你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虽然学校的楼房已建起,但震后老师们的心理调整和治疗并没有建起来;由于他们曾遭受过突然间的恐惧,造成心理方面的疾病很严重,以致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较多。你向老师们重点讲解了精神和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讲述了科学的自我保健知识和建立起健康心态的重要途径……此间,你为老师们看病、发放药品近100人次。

    ……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最难?

    “真”——难!

    什么最不易?

    “真”——不易!

    你周教授不仅仅是位医生,在对待百姓的情感上,你还在用“真”与“诚”打造铸就的心田和百姓交流;是在用“情”与“爱”交融脉动的心音和百姓对话;是在用“神”与“魂”融会贯通的心语和百姓沟通!

    于是,你还为百姓——

    疏通人生断路处;

    焊接情感断层处;

    修补心灵断痕处;

    慰藉百姓断肠处。

    这一切的一切,最后丛聚于你的胸腔内——这里,是你“选料”后的综合“加工厂”;经你整理、加工、锻造出这样的主要产品——

    “放大镜”。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照明灯”。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为民播撒春光、健康人格”;

    “灭火器”。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为民祛病除疾、阳光心态”;

    “稳压器”。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驱散民心阴霾、稳定社会”;

    “清洁剂”。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为民众耐心清洗心理疾病”;

    “柔软液”。其功能:用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为民排忧解难、柔情第一”;

    ……

    你最了解社会的现状、生活的现实、百姓的疾苦……并想方设法地在努力“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且一直在苦苦地并乐此不疲地探寻着最佳的解决方案。

    你——周教授不仅仅是位医生,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你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你说过,你的行为不单是个人行为,而且还是党和政府以民为本、为民众根本利益服务的具体体现。

    你说过,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一名头上戴有多种头衔的医务工作者,就要放下“官”架子;伏下“贵身子”;说话对着“心窝子”;给群众办事不能有半点儿虚伪的“假招子”!

    你说过,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正确做;正确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愉快做……更多的时候,态度(心态)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就是把每一天该做的每一件小事做好。

    你说过,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只要目标在,路就不会消失;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你说过,要跪拜,该给足下的大地跪拜;要鞠躬,该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鞠躬;要问候,该给百姓心头送去春光的问候……

    这——难道没有你周教授父辈的基因、母亲的遗传、导师的大爱、阜外的精魂?

    人民群众敬你爱你。他们说你有党格、有品格、有人格,有医德、有品德、有美德;说你医术高、名声响、人缘好,不欺民、不骗民、不压民;只亲民、敬民、爱民、为民办事……说你是共产党的“原装”干部(医生),没受到一点儿七零八碎的污染。于是人民群众近1000万人踊跃投票,自发地选你为“全国道德模范”。

    同事领导夸你赞你。他们说你学历高、医术高、素质高,人正、心正、路子正;说你不浮躁、不折腾、不傲气,真情、真爱又真实;说你对医学、医术、医风等有许多学术层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主张。于是你连续多年获得阜外医院、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你用自己的具体行为,践行着一名党员医生的“神圣职责”——

    其实,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带头唱响时代金曲,还应理直气壮地“自找理由”高高地擎起一面鲜亮的“德行”旗帜——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其实,做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不仅在医学专业层面上要“知生理、通药理、明机理、懂原理”;在社会层面上还应“知心理、通情理、明事理、懂道理”;在工作层面上还该“知管理、通治理、明真理、懂哲理”……

    尽管我们承认,道德也许不是“救世主”;尽管我们也知道,欲使社会清明安宁或许是一个全方位且繁杂、漫长的系统工程:精神、信念、教育、制度乃至体制……但,被我们一时疏乎而缺失、丢失的这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德行”,委实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性格不可或缺的精神“支点”!

    我们呼唤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的建立。

    我们期盼一个坚挺的“民族性格”的张扬。

    你——周教授不信浮躁,只信真情。你总认为人间只要有真情,这个世界便多了一份安宁、少了一份灾难;多了一份恩情、少了一份怨艾;多了一份晴朗、少了一份阴沉……

    为寻访你——周宪梁教授的足迹和你心中那片宁静的绿洲,当我带着感奋的心境走进你的时候,方感悟出你这位共产党人的心中涌动着阵阵春风、盛开着簇簇百花、高挂着暖暖的艳阳、融化着皑皑的冰雪……

    许久,我终于领悟到你心中那美丽的“四季”已构成道道亮丽的风景。但你在心里从未积存冷漠的冰雪;你也有喜怒哀乐,但你从未因自己心绪的不佳而诅咒美丽的春天!

    你坚信:我们每一位国家公务员、执法者……包括医生在内的每位共产党员,只要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干事不混事——在态度上敬民,要诚心诚意,不是无情无义;在感情上爱民,要真心实意,不是虚情假意;在行为上为民,要全心全意,不是三心二意……这样,“为人民服务”就不再成为一句空泛的口号,道德就会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中国百姓们的心就能找到精神家园;而领导者的威望也就会越来越高;党的形象也会越来越好;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就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好;人民群众就越能找到生活的希冀、做人的尊严……

    百姓心里有杆秤——能称出你共产党员的分量。

    百姓眼里有把尺——能丈量你医务人员的身高。

    百姓口里有座碑——能塑出你人格人品的形象。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如果我们冷淡了人民,人民没有理由不冷漠我们!

    公道,自在人心。

    公德,自在人行。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关于道德,先哲老子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明确告白于天下。

    我们知道,你和你的同仁们,用具体行为正在拨动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琴弦;铸就着一种性格;生成着一种模式;怀揣着一种理念;主张着一种文化;张扬着一种文明……

    也许,平庸与平凡之间,其本源的区别与分野,便在于人性锻造与精神超越过程的差异;在其所有行为的背后,则是灵魂的迁徙与嬗变……

    也许,我们会为你——周宪梁教授选择的“崇高”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而心生感动甚至流泪。但当“德行”变成一种社会时尚时,我想,那时我们就不会再为此而流泪……

    为了这一天早日实现——让我们击掌!

    为了崇高的德行天下——让我们加油!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方便以后阅读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三七 德行天下——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宪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三七 德行天下——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宪梁并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