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我是剧情分割线
而在植被还算繁茂的骊山陵封丘顶上。已然是捉生队将的岭南猎户出身的易大毛,也小心扶着树衩上架着的火铳;突然眼疾手快的将一名爬上山坡边远的番人头目,给迎面打的胸口冒血一头栽滚下去了。而其身后跟随端举刀矛的十几名部众,也就自然毫不犹豫的转头一哄而散了。
“这就是温末么。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啊。”。
在旁协助的军士,也不由放下手中装好引线和发火管的掷弹道
“比起那些回鹘、党项,更是差得远了,这就被吓退了。。”
“毕竟都是一些忘了祖宗,死了也不知道归属何在的可怜人而已。。”
易大毛却是撇撇嘴道
“不过也不可掉以轻心的,蚁多还是会咬死象的。。小心被人四方八方拥上来,估计不过来就被淹了的下场。。”
在出来执行任务之前,他们这些专属的武装侦查人员,已经被专门输灌过相应西军之中各种藩部的基本尝试和要领。就像是这东、西、南三大部温末联军的来由和存在时间其实很短,前后最多不过数十年的光景而已。
其前身乃是吐蕃末代内乱的时候,各种被吐蕃贵人、官员、军将,带领和迁徙到河西境内的庸附户和下民、奴隶之属。后来吐蕃人为了巩固统治又给这些庸、奴之属,配备了更多包括唐人在内来自被征服各族的奴隶,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多重压迫和统治阶层。
因此,最初的温末意为奴隶的奴隶。在吐蕃数十年的统治中,他们被“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多次参与了对于唐地的进攻或是抵御来自唐朝的攻势。“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诗文,便就是这段时期的最好写照。
只是后来到了吐蕃末代牟尼赞普时,吐蕃治下的五茹十八域、六十一东岱,也不可避免的因为佛教和苯教的激烈宗教冲突,引爆了国内外长期积压的矛盾所在。进而陷入到了上层自相残杀而悉补野王族几乎被斩草除根;而统治地方上奴隶、贱民争相暴动大起义的崩解离析当中。
而温末就是在此期间,河西境内大批吐蕃附奴在为了生存,而在甘、肃、瓜、沙、河、渭、廓、叠、宕等州之间,以部族形式相抱团啸聚结境自保,就此形成的大小势力总称。其中小者数千人,大着数万之众,同时还就地收受了源自吐蕃人的田庄、草场、牛羊等遗留产业。
然后又在河西境内的实力派吐蕃大臣论恐热与尚婢婢的乱战中,得以不断壮大起来。最终归义军崛起河西而开始扫平十一州的时候,也不得不有所妥协承认即成现实,怀柔和借助这些大小温末部落的力量,而将其纳入到统治秩序中来。
因此其来源和成分极其繁杂,既有河西、拢右沦为奴隶后被藩化的汉人后裔,也有象雄、苏毗、西域诸羌、吐谷浑和回鹘等西北各族成员;到了吐蕃崩溃的后期,又有大量吐蕃人厌倦了高原动荡的生活,就此逃散在陇西各地;这些吐蕃族裔最后也加入到了,风俗相近的温末队伍中。
所以吐蕃人强行给他们留下来的衣冠饮食和风俗传统,反而成为了这些大小温末部落得以唯一特征。其中,靠近剑南三川的南部温末各部,为时任西川节度使的高骈所诱,而由酋长尚延心携领河、渭二州,温末部落万帐迁移到了大渡河流域,“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险,料壮卒为平夷军”,成为了抵御南诏的第一线。
而位于甘、凉之间相对开化度较高的东部温末,则再大势之下接受了归义军之主张议潮的条件,就此成为了归义军名下自主性较高的附庸势力之一。并且在归义军歼灭盘踞凉州吐蕃驻军的战事中出力不少,而得到了凉州北界垦拓和生息的自治权宜。
而更加靠近青海腹地而弓马愈强的西部温末,则保持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与归义军的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协作和出力,共同对抗来自高原上的吐蕃遗族侵并;却也不乏因为水草、田界等各种日常大小争端的,半盟友半竞争对手的关系。后世曾经与膝下太祖李元昊,相爱相杀多年的河陇六谷部,就是其最后的存在痕迹
尤其是近二十几年来,随着继任归义军当主的张淮准,因为屡求朝廷继承河西旌节不得,而权威与实力都有所衰退;无论东部还是西部温末的关系都依然越发疏远;乃至接手朝廷的册封而成为与归义军平起平坐的地方势力,以及常年充当了朝廷与归义军之间缓冲的角色。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些温末部众也是西军阵营当中,最为良秀不齐的存在了。在与太平军有限的接触当中,可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缺少足够的防护;身上就只有一件半开襟的羊皮袍子或是缠身毛毡;弓箭刀兵也很简陋和陈旧,居然还有人在用石簇和骨簇;更没有足以让人分辨出来的统一旗号和服色。
因此在遇敌之后,也只能按照一个个大小部帐的区分,而轮番上来发动攻打;而在某一方向的正面战斗中,一旦超过数个部落的规模,很容就变成了相互冲突和参杂在一起不听指挥的混乱局面。然后被打倒几个领头的,剩下的部众也就斗志全无的一哄而散了。
这也是易大毛为首的这一队捉生兵,决定退入骊山陵顶端坚守和周旋一时,而不是在自己这边并不见长的马力下,冒险寻找突围出去的机会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发现的这个女人和孩子的身体状态,已然不允许再在马背上激烈的动荡了。
想到这里,易大毛不由对着身后小小的临时营地喊道
“潘大,那个妇人醒来了么”
“醒了醒了,可算是醒来了;只是还是神志不甚清楚,也没法说话和进食,只能先用甜茶水喂着。。”
名为潘大的年轻捉生兵连忙应道
“醒来就好了。。先别急着问话,等人缓过来再说把”
易大毛也松了一口气。
之前这个女人面如金纸气若游丝的样子,可是好生让人担心在抬上山来的下一刻就这么给摇晃断气了。虽然他还没有完全确认这个妇人的身份,但是对于那位大都督指名要救回来的曹皇后,军中可是给他们这些斥候和捉生之属,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形貌描述呢
这时候,站在一颗矮树上的望哨再度喊了起来
“有数百名温末从后头摸上来了。。”
易大毛也连忙放下这些心思和盘算,带人转身就来到了另一端,只见山边乱石之间已然好些个人影绰约在奋力攀爬着。而举在空中的则是一面牛角幡子;他一边举起手中的加长火铳端瞄着,一边侧头反问道“距离咱们送出消息去已经过了多久了。。”
“怕有大半天工夫了吧。。”
名为潘大的捉生兵有些不确定的回答道
“看来拖得有些久了。怕不是将左近的温末都被吸引过来了。。”
然而易大毛却是皱起了眉头咕哝一声,然后又看了看天边显现的晚霞道
“检查子药,省着点打,拖到天黑就好过一些了,希望这是个没有月亮的夜里才好。。”
这时候,山下等候攻打的温末部众松散队列中,再度出现了明显的骚动;然后就像是分波逐浪一般的忙不迭让开一条道路,随后就露出了一队衣甲鲜明的官军骑兵来。而那些已经或是即将进入居高临下射程的温末部众,也在牛角号声中有些迟疑和不情愿的,纷纷转身退下了山坡去。
“这就不妙了,准备好掷弹。。。”
虽然敌军已然不战而退,但是易大毛的脸色反而变得难看起来;因为随着这一队官军骑兵的到来,那些显然是各自为战的温末部众,也得到了被统一指挥和整合起来作战的可能性。一旦他们同时投入的力量超过这几十杆火铳能够压制的上限,那接下来战斗就在没有什么优势和取巧之处了。
当清清亮亮的月光,随着升起在夜空的半轮,敞亮无疑的照耀在骊山陵山坡上,那些零星扑倒尸身上和星星点点的火光。烟迹的时候,易大毛也对着身后仅存的这十几名捉生兵道
“子药将尽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咱们各自突围了,愿与诸君共勉,。”
“唯死战尔。”
左右一片参差不齐的回答道而已经能够勉强起身的曹皇后,也声音嘶哑的勉强道
“还请无需顾虑妾身,尽请听天由命便是了。。”
这时候,风中突然送来了另一种呼啸的声音,而短暂压倒了骊山陵之下的嘈杂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