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谈论“新京商”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翼乔虹 本章:11月9日 谈论“新京商”

    商人不该政治化,而要站在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和政治力量进行合作,通过政治力量促进商业社会的发展,突破潜规则的限制,形成独立的商业力量,从而拥有超越财富的商业影响力,反过来对政治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这时候京商的力量才算真正形成。有人以为依靠政府的关系、北京的地域优势,做点生意赚点钱就是“新京商”,这根本不对。

    ——摘自2005年8月俞敏洪在“新京商”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2005年8月17日,由《中关村》杂志社主办的首届“新京商”论坛在北京举行。较早提出“新京商”概念的是厉以宁。在2005年6月11日举行的“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根据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第一次提出了“新京商”的概念,并指出了“新京商”应具备的四大特点:第一,应该是掌握现代最新科技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品牌;第二,以深厚的京派文化为依托,并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企业家群体赋予京派文化新的内容;第三,针对北京移民城市的特点,“新京商”群体应更有开放性,而不应以籍贯论出身;第四,应有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俞敏洪把自己归为文化商人而非“新京商”。在他看来,如果说“新京商”就是代表文化性的儒商,那是一个非常陈旧的概念。“中国商人一般以儒商为标准,我是做文化的也是做教育的,原则上应该算是儒商。但是如果非要扯上文化才显得自己有水准,这是走不出自我的表现,企业家不该把‘儒商’这个称呼作为刻意的标榜。”俞敏洪认为,“新京商”想要异军突起,成为引领潮流的一股力量,难度很大,因为在商业思维和经营运作方面“新京商”并不比其他商帮强。

    行动指南

    企业家是最容易自我膨胀的群体,在企业取得成功后容易自我演变成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因此,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是企业家必须权衡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请把《俞敏洪管理日志》,方便以后阅读俞敏洪管理日志11月9日 谈论“新京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俞敏洪管理日志11月9日 谈论“新京商”并对俞敏洪管理日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