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和马云一起创办阿里巴巴的人就是在湖畔花园里面的“十八罗汉”。他们这些人能够聚在一个房间里面,其实不是一个马云选择的结果,而是只要谁愿意跟着马云干,愿意每个月拿600块钱工资,就能坐在那个房间里。所以这一拨人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马云拿到了高盛和孙正义的2500万美金以后,马云认为,要做一个国际级的公司,就必须要有一个国际级的人才团队。所以当他拿到那么多资金以后,就对剩下的十七个“罗汉”说:“我们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而你们这些人有的能当个班长,有的能当个排长,有的人最多当个连长、团长。我们要成为一个军的话,就必须到外面去找师长和军长。”这是马云在2000年到2001年期间的一个想法。
马云在很长时间里都一直在找一些全球级的人才输入到阿里巴巴来。2006年,阿里巴巴走到了要去香港上市的时间门槛上,马云觉得阿里巴巴对国际级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了。
所以在2006年前后,马云从外部引进了一批的国际级人才,其中有卫哲(百安居中国区CEO)、吴伟伦(百事可乐中国区CFO)、曾鸣(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谢文(和讯网CEO)、崔仁辅(沃尔玛百货集团高级副总裁)、黄若(易初莲花CEO)、武卫(毕马威华振合伙人)。
这是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才,他们有两个特点:第一,绝大部分来自于世界500强;第二,他们都不是来自于互联网公司。
这两点说明了马云招聘这批人才的一个重大的诉求就是,第一,他需要来自世界500强的高级国际人才来帮助他。第二,他认为互联网领域里面,无论是美国的也好,日本的也好,其实没有国际级的人才,所以应该用其他来自世界500强的成熟国际公司的人才来改造互联网公司、改造阿里巴巴。这个想法听着很优秀,但这其实是马云犯的另一个错误。
这批人后来绝大部分都已经离开了阿里巴巴,其中的卫哲——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执行副总裁和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总裁,他当年的引咎辞职曾轰动一时。而其余的人,除了曾鸣以外,如今已经全部离开阿里巴巴。而在这批人中间,谢文是最有趣的,他是唯一一个不是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但他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人才。马云有一次在北京看了谢文的一个PPt演讲稿,看完以后觉得非常好,两个月以后就请他当雅虎中国的CEO。而谢文到雅虎中国一个月以后就宣布辞职,当时弄得马云非常尴尬。
也就是说,这批非常优秀的“空降兵”在阿里巴巴会“集体阵亡”了。
马云自己反思过这件事,他在2012年发了这样一条微博:“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任。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那么我们不禁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国际级的人才在阿里巴巴会“集体阵亡”呢?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文化的排斥性。
阿里巴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第一个叫作武侠文化。大家都知道,马云非常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所以一到他的公司,会发现所有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挂的牌子全部是金庸小说里的,例如“华山论剑”或者“逍遥风”之类名字。更夸张的是,阿里巴巴的每一个高管都有花名,而这些花名大部分来自于金庸小说。
例如,马云的花名叫风清扬,陆兆禧叫铁木真(成吉思汗),张勇叫逍遥子,张宇叫语嫣,吴泳铭叫东邪,张建锋叫行癫……还有些人的名字则是宝剑的名字——因为人名都被取光了,就剩下一些剑的名字。
由此可见,阿里巴巴有着浓烈的武侠文化。然而,这些来自跨国公司的CEO们被挖到一个中国公司里,却被告知突然间要取一个名字叫“行癫”,可能他的心里就会有些别扭。
中国的另一家互联网公司——腾讯,也有它的独特文化,即取英文名。从创业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在公司叫Pony,张志东叫tony, 陈一丹叫Cony怎么说,Mark怎么说。当出现第二个tony怎么办呢?假如姓张,那叫tony Zony Ma。但是如果又进来一个tony Ma,怎么办呢?那只有就改英文名了。腾讯公司里面每一个人都有英文名。腾讯这几个创始人没有一个留过学,但是它有一个国际化的文化。
阿里巴巴的这些人当然也都没有留过学,但是都有一批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名字。武侠文化本身是具有铁血性和游戏性格的,这种藐视一切规则的行侠文化,对于来自世界500强的那些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是一个异端邪说,所以从文化层面上,这些人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