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年五月初一(1276年6月14日)。
清晨,上都草原繁花似锦,馨香淡远。
闪电河蜿蜒东逝,就这样不知疲倦地流淌了一年又一年。
宋数千人西出上都五里外,向元廷太庙顶礼膜拜。
宋室成员及亡宋文武百官拜毕,真金太子向天地和祖宗报告了宋灭亡的喜讯。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真金面对太庙、社稷祭告:亡宋国主幼帝赵顕携福王赵与芮,大臣吴坚、贾庆元等五千余众,向太庙叩行谢罪大礼!”
近万人的礼拜队伍,黑压压跪满一片,在司仪郎的导引下,或起或伏,像海潮一般。
整个祭拜太庙仪式由伯颜主持。祭拜结束后,大队人马赶往上都城南十余里的皇帝行宫,在那里,将举行忽必烈皇帝接见宋降君、降臣的仪式。一路之上,但觉霭云色暖,小风如丝。闪电河畔,伯颜与真金太子并辔而行,边走边谈。
“亡宋降君降臣参拜我朝太庙,祭告天地、神庙、祖先、社稷,这标志着大元王朝所取得的根本性胜利。我之所以说是根本性胜利,而不是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亡宋丞相文天祥已渡海南下,在福州另立朝廷,辅佐宋室之后益王、广王,企图与我朝抗衡。”
“是啊,太子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臣遵照当今圣上的战略部署,已派董文炳走水路进攻福建;吕文焕经潭州挥师广西,南下福州;阿术所部自逊都台赴江右,立都元帅府于江州(江西九江),如此,福州即成孤城一座,不日即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未尝不是一种勇气。我虽无法苟同文天祥的为人行事,却不能不佩服他的赤胆忠心。”
“这也正是让臣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在儒家思想里,既提倡忠君爱国,也提倡良臣择主而事,臣就不知,这良臣与忠臣究竟如何划分?孰更可取?”
“良臣治世,忠臣报国。盛世之君,多用忠良之臣,无所谓优劣高下。替亡之际,良臣常能审时度势,追随明主,成就一番伟业;忠臣则视君如国,即使君昏国衰,亦不稍改初衷。故而,良臣以才能传世,忠臣以气节流芳。至于何者可取,全在一念之间。”
伯颜若有所悟,含笑点头。
大队人马在皇帝行宫外休息约一个时辰后,怯薛长驰马传旨:“中书令真金太子、中书省右丞相伯颜听旨:朝觐宋人不必更换服装,依旧着宋时服饰,等候晋见!”
大安殿。
忽必烈皇帝和察必皇后并排坐在御榻之上,蒙古宗王们分坐两旁。忽必烈传伯颜先行入宫。
“伯颜丞相,祈请使团是何时到达上都的?”
“回陛下: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幼帝赵顕一行于闰三月十二日(4月29日)至大都,四月十五日从大都离开,二十八日(6月12日)抵达上都,等候陛下召见。”
“伯颜丞相此番出征宋,劳苦功高。犹记当年帝师谓朕:灭宋之人未出,要朕耐心等待。直到爱卿奉御弟旭烈兀汗之命东来,朕识卿才智,爱而留之,卿果然不负朕之重托,荡灭宋,天下一统。爱卿之谋,不逊汉时张子房。”
“陛下过奖了。”伯颜谦辞着:“宋之亡,皆赖陛下成算,阿术效力,臣何德何能之有!臣未敢贪天之功!”
伯颜的回答,令忽必烈十分满意,他命伯颜入座,以一种征询的口吻问道:“朕欲降封赵顕为瀛国公,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赐封亡宋国君,天下归心。”
“既如此,传赵顕等宋室成员入见!”
六岁的赵顕吃力地跨过高高的门槛,随母亲全太后等跪伏殿中,叩谢皇恩。
“起来吧。起来回话。”察必性本仁厚,面对孤儿寡母,终觉心中不忍。
忽必烈亦豪爽地摆摆手:“朕自幼习儒,崇尚儒学,对一个六岁孩童,不必苛求过多礼节。传朕旨意:授赵顕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赐封瀛国公!”
赵顕、全太后等谢恩。
董文炳奉旨宣读制书:
我国家延膺景命,奄有多方。炎风朔雪之乡,尽修职责;若木虞渊之地,靡不来庭。罄六合而混同,岂一方之独异。用慰徯苏之望,爰兴问罪之师。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松关失险。宋主顕乃能察人心之向背,识天道之推移,正大奸误国之诛,斥群小浮海之议,决谋宫禁,送款军门,奉章奏以祈哀,率亲族而入觐。是用昭示大信,度越彝章,位诸台辅之尊,爵以上公之贵。
制书读罢,忽必烈端坐御榻,宣谕诸王大臣、文武百官:“朕自即位以来,常怀四海之志,受命于天,故大军南下,旗开得胜,所向披靡。天道无常,衡量以人心之向背。瀛国公赵顕正当幼冲,颇能顺应历史潮流,毅然请降,解民于倒悬,诚心可嘉。从今日起,朕之后人当善待赵宋宗室子孙。”
全太后、赵顕再次谢恩。祈请使吴坚、贾庆元等依次入觐。最后,忽必烈传旨大摆“诈马宴”,邀新降宋人参加。
忽必烈皇帝、察必皇后盥洗毕,着白色答纳都纳不失服(缀大珠金锦服),配宝顶金凤钹笠,款款步入宴会大厅。宿卫大臣及近侍皆服所赐济逊珠翠金宝衣冠腰带,侍立两侧,恭迎皇帝、皇后。
宾主落座,乐队奏起宫廷音乐。不多时,各种菜肴摆上红木餐桌。
全体王公大臣一律着白色质孙服,互致问候。
餐桌一侧,摆放着几柄金勺,供人品尝黑、白马湩,葡萄酒、宣徽酒以及宫廷御液虎骨酒、枸杞酒、地黄酒、羊羔酒、五加皮酒、腽肭脐酒、小黄米酒、乌鸡酒、鹿角酒等。
今日的“诈马宴”照例以羊肉为主,视为御膳定制。接下来烧肉品、煮肉品、肉下酒、肉灌肠红丝品、肉下饭品、肉羹品等五十余味珍馐上席后,宫廷御膳攒鸡儿、芙蓉鸡、生地黄鸡、乌鸡、炙黄鸡、黄雌鸡、青鸭羹也陆续摆上餐桌。
不久,餐桌又换上了鹿头汤、鹿蹄汤、狐肉汤、熊尾汤、燕窝汤、炒鹿汤以及盘兔、攒雁、烧雁、攒熊掌、烧水札、鹿肾羹、野鸡羹、鹁鸪羹、天鹅羹、狐肉羹、熊肉羹、野猪霍、獭肝羹等。
山珍还未尝遍,海味随之入席。什么团鱼汤、鲤鱼汤、鱼弹儿、姜黄鱼、鱼脍、鲫鱼羹,还有长约一二丈、重达千斤的阿八儿忽鱼和长六七尺、重达百斤的乞里麻鱼……
根据日程安排,从上都到秋后返回大都,豪宴安排十次。每次大宴三日,日换一服,按白、蓝、紫、黄、红、绿依次更换。
歌舞升平中,大元帝国掀开了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