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的部队都在黄河对岸,其实,李渊的话还没讲完,他看了看孙华,接着说道:“回去之后原地待命,我会派大部队接应你!”
孙华出发了,带着一丝失落的心情。黄河之上,还是那几艘船,那几个人,那几匹马。此次出战,不知是死是活,既然走到这一步,那就继续走下去吧!
他不知道李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渊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没必要弄清楚,也没时间弄清楚。李渊完全不能闲下来,现在,屈突通这只螃蟹钳住了自己的先头部队,他要设法将其端掉。
人常说,秋风起,蟹脚痒。屈突通精兵不少,肥腻得很。要对付这么一个人,非得想办法擢他的背不可。打仗多年,这点儿困难还是难不倒李渊的,但屈突通该作何反应,还轮不到他说了算。李渊是这样安排行军阵营的:
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音:奈)率六千兵马取道梁山(黄河沿岸山)过河。在河西结营,等候大军!
诸将听令,即刻行动。随后,李渊自己也过河了。
过河之后,李渊与王长谐等人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谈话无非就是为将士们打气,将屈突通恶搞一番,然后再说说自家的优点。行军打仗,扬长避短,出其不意,但现在要做的,却是与河东守卫屈突通软耗。
大军过河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然而,最不平常的事情,往往就发生在最普通的行动当中。
大部队过河之后,李渊立刻下令,不要停止,直趋长安。这一举动,让大多数人感到震惊。河东未下,直趋长安,如果跟长安耗上,河东军再从后背攻打,唐军必定腹背受敌。李渊对此早有准备,他决定大股部队直逼长安,留下一小部分拖住屈突通。这是一个不错的计划,可终究还是一个计划。
就在李渊摇摆不定的时候,一个神奇的人物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裴寂。
裴寂认为,以唐军实力,打下河东不成问题,打下长安也不成问题,但如果打长安,河东兵就有可能从后翼突袭,我军腹背受敌,后果不敢想象。这样看来,让部队冒险直扑长安实在是一步臭棋。
这个世界上,李渊只信两个老男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裴寂。琢磨了一阵子以后,他决定采纳裴寂的建议,与屈突通死磕。
九月初十,秋高气爽,甚至还有些寒冷。
李渊的军队已经扩大到了十几万人,按照此种方式发展下去,在未来几年内,唐军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
李渊够忙活的,除了准备战斗之外,还要迎接不远百里千里而来的名士。上到吴用一类的智谋圆机之士,下到时迁一类的鸡鸣狗盗之徒,都能得到李渊的亲自接见。精挑细选,分层把握,任用贤才,不失一人,这是李渊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在这种氛围下,入股将军府的人越来越多,已呈现出压倒性优势。
大军乌压压如墨色乌云,将河东城围得密不透风。
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一句话就将唐军调走了。裴寂提出谨守河东的建议时,李世民正在招待宾客,顾不上军机要事,可等事情缓了下来,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他的意见跟别人似乎不大相同。
他说,长安人都指望屈突通能守住河东。如此说来,屈突通必定死守。假如我们硬是要跟他死磕,势必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现在长安防守空虚,大军破之如摧枯拉朽,我们何必跟屈突通废话?再说,行军打仗要出其不意,我们行动如此缓慢,怎能做到这一点?
李渊知道,李世民是对的,就在昨天,他也这么说过。
这就要委屈裴寂了,虽然他对军事狗屁不通,但也算是一片好心,虽然好心办不了好事。这天,唐军被分成了两路,一路直趋长安,一路阻拦河东。折腾了半天,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大军迅速做出了调整,留守河东的后军依然一动不动。
屈突通等了半天,又半天,心想:叛贼怎么还不动弹?
后来,他明白了,李渊做出一副要攻城的假象,把他迷糊住,然后自己带领大军杀向长安去了。等他明白过来,已经晚了。这天是九月十五日,月黑风高,而河东城内的屈突通却无法如月一般安静。
有人告诉他,按照李渊的行军速度,不日便可攻破首都,要挟天子。
什么也顾不了了,屈突通整顿军队,领着一大彪人马就杀了出去。负责留守河东的将领,是隋朝的鹰扬郎将尧君素。令屈突通感到奇怪的是,在他杀出去,跑了百八十里的过程中,竟然没遭遇到任何阻击。隋军过河,很快,他们就跑到了潼关。
潼关与长安距离约有三百里,如果大军依旧状态良好,明日便可看到李渊的屁股。
忠贞不屈的屈突通生怕长安不保,一路上马不停蹄。跑着跑着,跑到了永丰仓附近,忽然杀出来无数大军,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支突袭军,是李渊安排好的,主要负责人是刘文静。刘文静是有本事的人,屈突通也是有本事的人;刘文静以静制动,屈突通陷入被动。有本事的人相遇,总要分个胜负。
跟刘文静厮杀了一上午,屈突通害怕了,但他并不是怕死,而是怕杨侑死。
于是,立刻掉头,杀向了潼关。
负责潼关这座城的人,名叫刘纲。屈突通和刘纲私交甚好,投奔他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隋军慌慌张张地扑了回来,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潼关守将已经被人砍掉了脑袋,坐在城墙之上的,是将军府统军王长谐同志。
王长谐见屈突通到来,乐得牙差点儿掉下来,引兵便杀。屈突通随便支应了几下,退守到了潼关北城。折腾了几天,没见李渊腹背受敌,屈突通却已疲敝不堪。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李渊,已经坐在了长安市的旧城区某张胡床上,快乐地喝着小茶呢。
好了,我们请李渊同志说两句吧!
“渊哥,请问你对屈突通是怎么评价的?”
“这个,呵呵,这个,嘿嘿,这个,哈哈……”
“好了,我们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李渊。”
虽然李渊同志没说什么话,但从他的状态来看,跟打了鸡血没什么两样。那么,是什么让他如此高兴呢?我认为,最让他高兴的,是他收买了绝大多数人的人心。
在战斗的间隙,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个大概不能算)和王长谐、殷开山等人都在不断地招兵买马,增强实力。我国现代伟大的诗人王木生曾经作诗道:
发家致富是方针,小蒙是个好青年。
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简单啊不简单。
这首诗,说的是女子在人生舞台中的优秀表现,气势恢宏,意义深远,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概,将对社会主义女性的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了,故事还是要回到李渊身上。隋唐时期的妇女在封建历史中地位是最高的,现在,且让我们看看李渊身边的女性是如何表现的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李渊的女儿李氏,小说把她叫做李秀宁,史书中没有关于她名字的记载。这就要归功于五代以后社会对待女子的态度转变,女子的地位陡然下降,基本上就不再有名姓记载。有的同志会告诉我说,唐朝以后才是五代,跟李氏有啥关系?
答:后朝人才写前朝史。
李氏巾帼英雄,毫不逊色于居功至伟的丈夫。她率领大军先后攻破鄠县、盩厔、武功、始平,到李渊喝茶这会儿,军队已达到九万之众。这个军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娘子军,虽然参加娘子军的人员都是男的,但还是坚强地承受住了娘子军这一光荣称号。
明朝王世贞曾经写过一首诗,专门赞美李氏:
夫人城北走降氐,
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
可无巾帼赠男儿。
这就是李渊和窦惠的女儿,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稍后出场的,是李世民的老婆,不过鉴于她更重要的出场还在后头,这里就先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吧。我们有请她的丈夫,李世民同志出来讲两句。
“李世民同志,请问你是如何看待你老婆辅佐你建功立业的?”
“呵呵,这个嘛,呵呵,不大好说,嘿嘿……”
好了,看来李世民同志并不想用语言表达对自己老婆的爱,所以我们将镜头交给他,让他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在李渊喝茶这会儿发生的故事吧。
李世民带兵来到了渭北,望了望,没人,他完全没遇到什么抵抗,因为李世民三个字,让人闻风丧胆。既然不抵抗,就不用打仗。这就给了他招抚百姓,广纳贤才的机会。就在此地,此时,此刻,一个影响李世民一辈子的人出现了。
多云,隰城军门,李世民。
“将军,有人求见。”
“谁?”
“隰城城尉(县保安局局长)。”
“唔,让他过来吧。(过来一个书生)”
“你,叫什么名字?”
“房玄龄。”
“李世民刷一下,脸就红了。他们一见如故。”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感情。”
李世民:我想送婢儿一件礼物,不知送什么好,大家出出主意。
房玄龄:每天容忍她一个错误,或者每天给她一个幸福的理由。
杜如晦:后者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