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是个很有雄心壮志的皇帝。
自年幼时,便看到这个国家积弱积贫的一面。年年向辽国和西夏名义上称之为赏赐的岁币,更是他心中深深扎着的一根刺。
因此当他登上这尊皇位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国家会变得不寻常。
当年任宗朝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他还历历在目,想要彻底改变这个国家的困境,还需要一些得力的人手。此时他想到了王安石。这个当年给他讲授过经义的人,同样是士林大儒,从身份上来,推行新政就有着然的便利。
下定决心要有一番作为的皇帝,自然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威势。
短短两年时间,王安石便从知江宁府提拔为参知政事,更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一手掌控了国家的财政大权。声势一时无两之下,带来的是无数官员的苦谏。随后,这些人便很是直接地被外放。
赵顼的内心是笃定的。
因为暂时来看,新政的前途还是非常明朗的。他相信,有王安石辅佐十年时间,新政便能够彻底推行下去。到时候国富民强,便再也不用忍受那些夷狄的腌臜气。
不得不,从这一点来看,赵顼无疑是一个心中怀着热血的皇帝。
因此面对朝中议论纷纷的三不足,明明知道今科殿试题目就是司马光等人用来针对王安石的,但是他依旧准许印制。为的就是让满朝文武加上下士子直到,他赵顼,是铁了心要支持变法,支持新政。那些敢于反对的老臣,最好不要闹什么幺蛾子。
殿试已经过去了整整八。
再度早朝的时候,学士苏轼与郎中李大临,协同太子中允吕惠卿和国子学直讲刘攽,从学士院将此次殿试的名次与考卷一并呈送了上来。
作为皇帝,自然是不能对这些考卷看都不看一眼便让下边的臣子将名次给定了。要不怎么所有成为进士的人全都是子门生呢,就是因为皇帝具有更改排名的权利。
依照常例,赵顼让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升之逐个诵读甲榜进士的考卷。
苏轼等人排定的第一名,是个叫做上官均的士子。
其实以赵顼的文学素养来讲,这上官均的文章写的确实不错,学识和词理都是一等一的。唯独让赵顼不喜的是,这士子居然这般诋毁新政,让他心中有股子莫名的不快。要不是更改士子等第会引起大臣们的强烈反弹,尤其是旧党里那些三朝元老的反弹,赵顼真想把这士子放到乙榜最后一名去。
不过这种不快很快便消失不见。
因为陈升之念到的第二篇,这个叫做叶祖洽的士子写的文章,当真是写到了赵顼的心里。尤其是那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在赵顼心里,这就是对他这两年多来所作所为的最大褒奖。
而站在玉阶下,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看着王安石等人露出满意的神色,不禁皱起了眉头。随着叶祖洽一篇文章念到尽头,这种表情上的对立彻底到达了顶点。然而接下来还有八篇文章要念,因此尚未到爆发的时候。
接连念了六篇,都是新党与旧党之间部分胜负的结果。
陈升之获准喝了几口水,这才取来第九篇。“秦州成纪县牛鞍堡士子,沈耘。”
当开篇的内容被陈升之念出口的时候,司马光脸上一阵得意。可以连续几篇文章,只有这篇对命不足畏的反驳是最为有力的。只是接下来的一段他就i笑不起来了。这书生究竟是发了哪门子失心疯,居然敢出敬而逆命的话来。
一篇两不讨好,但是将新旧两党相持不下的原因解析的一清二楚的文章,使得这些朝臣们面面相觑。随即同时将目光转向苏轼与李大临两人,他们怎么会将这么一篇文章放到甲等来?
陈升之很快便念完了最后一篇。
到这个时候,也终于要开始新一轮的较量。赵顼轻咳一声,彻底打破了朝堂内诡异的气氛:“诸位臣工,这十篇文章的名次,是否该做些调整?”
司马光当然率先出列:“陛下,国朝以孝知下,未闻诋祖先而谄时政者。老臣以为,这叶祖洽一介阿谀奉承之辈,全然无有德行。不当第二,甚至不当甲等,若非先皇遗命,该当彻底黜落了去,永不录用才是。”
司马光的意思,这种人就应该放到乙等去。
然而好不容易出来一篇可以作为他们新党战斗的檄文,如何能让旧党得逞。王安石立即反驳:“时移世易,因循守旧本就不当。若是下士人都似司马公一般,将祖宗的过失拿遮羞布挡起,我大宋只能逐渐病入膏肓药石难医。”
带头的都出来发话了,底下影从的官员们怎么会干站着。
一时间两方吵得脸红脖子粗,赵顼看在眼中怒在心里,冲身边的内侍使个颜色,这经年跟着赵顼的老中官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一声尖锐到刺耳的叫声响彻大殿:“肃静。尔等皆是朝廷大员,岂可如闹市凡夫一般争吵。”
互相反驳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赵顼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很是严肃地坐在龙床上,沉声道:“够了。这叶祖洽起来也不算什么谄媚之辈。国朝这许多年,若是因言获罪,尔等一个个全都逃不掉。况且他的也是在理,便放在第一吧。那个上官均,便位列第二。”
赵顼都发话了,朝臣也不好再什么。
正如赵顼所言,真要挑字眼给罪名,不前些年,就这几个月,好些官员上疏言辞之激烈,彻底沦为白身都不冤。
前三终于在一番争论之后定了。
但是二甲的名次却再度引发了争议。最为突出的,便是沈耘的那篇文章。有时候两不得罪总是会发展成两边都得罪。沈耘既反驳了三不足,又肯定了新政的有些做法。不论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觉得沈耘就是个泥鳅。
想想苏轼的遭遇就知道了,只是新政宜缓不宜急,结果首先被王安石给收拾,新政倒了又被司马光给清算。不得不这朝堂的大势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仅墙头草活不下去,就连那堵墙都要给吹倒了。
“陛下,那沈耘就是一介阿谀奉承之辈,此人无德,不当位列甲榜。”
这是司马光身后一个官员的。
“陛下,这沈耘言辞空洞无误,反复不定,其人定然是个没有主意只想趋炎附势的。此人不得列入甲榜。”
这是吕惠卿的。等待了好几,终于在这个时候可以为自己的二弟报仇,出这番话,他的心里无比畅快。
不过一个皇帝,到底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其实听到沈耘的文章,好多他之前想到的问题都被一一做了解释,可以对于他坚定新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通过这篇文章,赵顼也开始不盲目信任王安石这些新党。
“苏学士,你来,为何要将这沈耘定为二甲第六名?”
赵顼还想听听苏轼的意见,因此颇有兴致地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于朝中诸公,这文章自然是极尽阿谀,想要两边都讨好,偏生两边又都不讨好。然以评等之标准来看,此生文章思虑周详虽然寥寥千言,却道尽了为何革新,如何革新,如何在守旧中革新。于朝政而言,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于新政来,也是最快捷的办法。想来考卷有限,该生述之未尽,因此臣才放了二甲。若非如此,便是放在前三,也是可以的。”
苏轼的一番解释,让赵顼一阵开心。
“不错,我听到此生的文章,便知道他也是胸中有丘壑的。既然这样,那便点他为二甲第一,诸位臣工不必再辩。”
赵顼干脆利落的决定,让很多大臣反应不过来。就算是有机敏的,因为最后一句,也彻底落得无可奈何。
紧接下来便是商定其他的名次,因为此次殿试的题目,剩下六个名次依旧争论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场早朝才算是到了尽头。甲等的名次议定,赵顼便钦点知制诰拟诏。所谓的金榜题名,便是中了进士用诏书的形式唱名。
而吏部则要在接下来一时间内,安排好需要赐给新晋进士们的袍笏。
作为太子中允,范纯粹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虽然并未参与新旧两党关于名次的争夺,但是听到沈耘被钦定为二甲头名,范纯粹心里着实开心的紧。晚间回到府中,立刻叫来管家:“明日我去宫中,你前去知会沈耘,恭贺他高中。对了,唱名之后还要夸官游街,再取二十两银子送过去。”
“公子,不知沈公子高中二甲第几名?”
对于科举管家也是门清,夸官游街只有一甲三人是官府配给车马,其他人都需要自费。而依照沈耘的本事,也不会沦落到乙榜去。
“二甲,首名。”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范纯粹依旧一脸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