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军习惯的“反天炉战法”,邱维达判断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将集中在雪峰山中段,即七十四军固守的圭洞、江口一线。
4月17日,饭岛挺进队果然到达了雪峰山隘口的圭洞。在湖南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把山上的平地称为洞。作为湘西一座较大的山脉,雪峰山有很多这样的“洞”,圭洞即为其中之一。
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原来的前进方向不在圭洞一线,途中获悉日军已进占圭洞,才连夜移师,开往与圭洞仅隔三公里的龙潭镇。
以足当车,日夜兼程的急行军方式在中国军队里是家常便饭。行军过程中,经常有人边走边打瞌睡,直到自己的脑袋撞到前面士兵的枪口上才会惊醒。
4月17日下午,五十一师一五二团率先赶到龙潭,并利用原有的山地工事和新增强的阵地,对饭岛挺进队进行阻击。
饭岛挺进队所配备的武器也称得上精良,但是他们发现对手更了不得——有许多可以连发的轻武器,还有一种在爆炸时声音异常尖利的特殊炮弹。
很快就弄清楚了,连发的是汤姆森冲锋枪,可以发射特殊炮弹的,那是美式火箭筒。
七十四军虽被确定为美械装备,但武器装备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更换。五十一师即是如此状况,这也是日军急于发动会战的原因之一。不过和过去相比,无论重武器、轻武器还是弹药方面,都能够配到充足,起码打仗时已经没什么特别缺的了。
五十一师当时的“半美械配置”是,每个连有勃朗宁轻机枪六挺、汤姆森冲锋枪三支、掷弹筒四只,剩下来的士兵全部使用春田步枪。火箭筒是到营才有,团部另外还会配备四门迫击炮。
汤姆森冲锋枪有“堑壕扫帚”之称,扫起端刺刀的日本兵眼睛都不用眨。火箭筒的破坏力很强,一颗炮弹落下来,就可以炸出直径约两米,深约一米半的深坑。
可以想像,这样的火力配置日军连做梦都想象不到,更令他们难以企及的是对方良好的补给状况。
第四方面军在芷江设有兵站补给司令部,可以大量接收美军空运的补给物资,并用汽车将物资送往第一线和第二线的补给分站。物资到达补给分站后,再由辎重营送达前沿。
各前线部队可经常保持供五天使用的粮秣以及三个基数的弹药,重点作战部队若是缺少弹药的话,还可以随时进行空中补给。一句话,只愁你用不完,不怕你没得用。
就算是双手端着金山,也要找得到安放的地方才行。在美械武器的训练方面,七十四军已经相当熟练,并形成了以重视火力为主的新战术,各部队特别擅长于集中火力以及发动急袭。当饭岛挺进队向守军阵地进攻时,一五二团不仅从正面射击,而且同时集中侧射、斜射火力,以消灭阵地前的死角,阵地间的火力协同非常巧妙。
打仗时最怕的对手就是这种:不笑不说话,一笑两酒窝。在七十四军面前,饭岛挺进队哪里能占得分毫便宜,于是只得在圭洞以南就地部署防御,以等待随后赶来的师团主力。
4月18日,日军第一一六师团第一〇九联队到达圭洞,与饭岛挺进队合兵一处。师团长菱田元四郎中将在敌情判断方面和坂西差不多,都认为中国军队防守意志不强,只要加大进攻压力就会掉头撤退。他的如意算盘是迅速扩大饭岛挺进队的“成果”,和南路日军相配合,将守军迂回包围进而歼灭于雪峰山区。
日军第一〇九联队尚未启动,五十一师的另外两个团便于当天拂晓到达龙潭镇附近。第一五三团二营奉令夺回鹰形山阵地,该营的第七连将担任主攻。
七连一名士兵的鞋子在行军中被磨穿了底,他只好悄悄地走到老百姓家门口,恳求送他一双鞋子。对方让他进屋去挑选一双合脚的,但七十四军军纪严格,官兵一律不准擅自进入民居。于是主人便将自己穿的一双半新布鞋脱下来送给了他。
士兵很感激,他说他马上就要上火线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七连即将面对的,确实是极其严酷的一战。圭洞附近有两座高地,分别是路东的鹰形山和路西的牛形山,两山如同螃蟹的钳子一样,牢牢地扼住中间通往龙潭的通道,也因此双双成为富有战略价值的据点。所不同的是,牛形山被回师后的五十一师抢先占领,而鹰形山还落在日军之手。
连长文成海下令备足手榴弹,做好进攻鹰形山的准备。随后全连一百二十名官兵沿着山梁向山顶发起数次冲锋,每次冲锋,都会有许多官兵在日军机枪扫射和手榴弹爆炸声中倒地。
七连终于在山顶获得了一块前沿阵地,但日军气焰嚣张,他们屡退屡进,为重新把对手驱出甚至不惜肉搏。战斗非常激烈,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帮助部队扛弹药箱的民工先是帮着士兵揭手榴弹盖子,后来便直接将手榴弹投向日军。七连的电话线此时已拖上鹰形山,文成海抓起话筒大声向山下告急:“弹药将尽!弹药将尽!”
营长姜期永答复:“弹药立即送到,一定要坚守前沿阵地!”
弹药充足,只是要送到阵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十多匹骡马驮着弹药箱,沿着石板路行进,石板被铁马掌踏出了星星点点的火花。
接着姜营长又听到文成海在电话中再次告急:“伤亡严重,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姜期永告诉对方:“坚忍至最后五分钟!”中午时分,当姜期永率援兵赶到时,七连只剩下七名官兵,文成海本人也负了伤,但仍带伤指挥作战。
七连的浴血冲锋以及尔后的坚守,为五十一师在龙潭战役中占据主动打下了基础。曾目睹过整个战斗过程的支前民工们每当回忆起当年情景时,仍然激动不已。他们称赞七连连长文成海果断沉着,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军人。后来,龙潭一带民间便不约而同地把鹰形山称为英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