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交州,前个月,我被朝廷任命为交州刺史。
我现在走的地方是条长阪,好像契刻在黛青色山腹上的一道伤痕。我瘫坐在轻便的安车上,左边荆棘蒙茏,碧绿盈目;右边郁江之水如缎似带,一路逶迤,环抱着我前行。太阳渐渐落下了天际,无数乌鸦从远方的林间射了出来,霎时散落在郁江的碧天之上。这是我很喜欢的瑰丽景色。血一样的残阳撒满了我眼前的这片天地,不知道下一个亭驿会在哪里。
老实说,我倒根本不想考虑这些琐碎的问题,驿置总归会有的,远一点近一点又有何妨。在辚辚的车声相伴中,我惬意地赏阅着四围的风景。这条古驿道上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旁的人来,一定会胆战心寒。如果带着我那深爱的妻子,我肯定也会心头惴惴,绝不会这么冒险。虽然苍梧郡总的人口也不过十三四万,它本身就该这么荒凉,但这不是我应该冒险的理由。可惜,我那心爱的妻子,她早早地就离开了我……我真的很想知道,她是怎么消失的,真的很想知道。有时,我很奇怪自己持久的记忆能力,时间之河从来没有将我们隔断。
“使君”,驭手有点心不在焉地对我说,“天色快黑了,下一个驿亭还不见踪影,只怕我们要露宿了。”他的名字叫耿夔,南郡江陵人,祖父和父亲都在禁中做过尚马监的官员,世代擅长驾马,他自己则担任过南郡太守的仓曹掾,在一次断案的时候,和我不打不相识,我辟除他为掾吏,跟着我也差不多有七年了。
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嗯,我们也不是没有露宿过,怕什么。”
“交州的亭舍怎么会这么少,真是化外之地。”他慨叹了一声,手上却继续单调地扬鞭,驾驶着马车前进。
“交州的草木,比我们宜城还要茂盛啊!”我的车右任尚左右转动他的大脑袋,贪看两边的景色。他膂力过人,虽然祖籍是南郡宜城,一个濒临汉水的小县,县邑中的人大多喜欢游水捕鱼,他却自小在当县尉的叔父影响下,精通骑射,百发百中,任何人能请得他当侍卫,再危险的地方也可以不惧。来交州做刺史,本来就属贬职,传闻这里一向瘴气深重,中原人来此者多不能适应,所以这次我没带任何家眷,只让他们两人随行上任。
长久以来,我就一直醉心于在黑魆魆的世界中行走,我喜欢打着黯淡的灯笼,在逼仄的城中街巷和城外小径中巡行。我甚至连一个从人都不想带,如果不是因为我有时也惧怕寂寞的话。何况,一日三餐我也懒于亲自动手,我需要一个厮养(虽然我自己曾经当过很久的厮养),但我并不需要借助他的矫健来壮胆。我深信自己足够应付任何这人世间最可怕的事件。
幼年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天生地喜欢读律令简册,我的梦想就是在长大后能当上“文吏”。这是一项数百年来在我的家乡居巢县炙手可热的职业,尽管有儒生们对它指不胜屈的挖苦和讥讽。可是,难道我不能理解他们吗?我经常看见县邑的学宫里,那些青年和壮年儒生们眼中怯弱的萤光。虽然闾里的长老们也逐渐认为儒生才是一项更加有前途的职业,然而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这世上还需要太平,那就更需要我们这样精通律令的文法吏。
况且我也不是不懂得权时应变的人,我六岁就进入居巢县学,听那些儒生们讲论,虽然我对孔子的很多话并不以为然,却还能做到阳奉阴违。是的,虽然我那时仅仅六岁,似乎不应该有这样深的城府,可是那些住惯了高堂邃宇、广厦连屋的人,那些自生下来起就披纨蹑韦、搏粱齧肥的人,难道能走入像我这样领受惯了专屋狭庐、上漏下湿的贫寒少年的心境吗?
我是一个早早就没有父亲的人,四十二年前的一个凌晨,他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据母亲讲,他临死前腹胀如鼓……算了,这都没什么新鲜的。在这凌厉的旻天之下,发生什么都不是奇迹。我是靠母亲给人洗衣缝补完成在县学的学业的。稍微长大一点,我一个人承担了县学里二十多个人的烹煮任务,以此换来一天两顿的食物。这种劳作的繁重远远超过了一般弛刑的戍卒,只因我不想让母亲这么劳累。在无数个夜里,我如饥似渴地苦读,不管是还是《十八章律》,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还有那些附加的案例,也无一不烂熟于胸。
我的勤奋不是没有回报,阳嘉四年,当庐江太守周宣来居巢县巡查时,招集县学宫的几十个儒生,当面考试。我的命运由此改变了。
“我大汉以孝立天下,诸君将来都是国之栋梁,本太守今日就以‘孝养’二字为题,二三子且各抒己见罢!”周宣用手捋着自己颌下稀薄的胡须,淡淡地说。
我没有开口,冷眼看着我的同窗们接二连三地发言。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书簏,从他们的嘴巴里,与其说吐出的是华美庄严的词句,不如说正喷散着腐败肮脏的积尘,就像陈旧的棺材板遭到铁锤敲击时,氤氲升腾起来的那种积尘。通常,他们的那些言辞完全正确。而且,我毫不讳言,就算让我说,我免不了首先也是同样的一番长篇大论。只不过由于我地位低微,虽然隶名学籍,身份却是厮养,暂时没有我说话的份罢了。
我的心怦怦直跳。整个过程中,周府君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聆听,脸色平静。然而我似乎看见他的眉头逐渐微微聚拢,若有所思。我突然心里一动,我想,我应该说点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才是。
于是我离席深施了一礼,长跪道:“山野鄙儒何敞,敬问府君无恙!”周宣微微颔首以示答礼。我没有停顿,继续道:“敞刚才听了诸位同窗的发言,胸中颇有异论,不敢藏愚,敢称说于府君之前。”
周宣的眉头突然像花朵一样舒展开了,嘴角也漾出一丝笑容,再次颔首示意我讲下去。
喜悦顿时像蜜糖水一样,浸润了我的心,我大声道:“诸生刚才无不艳称孔孟,以为孝养父母,不须刍豢酒肉,也不必锦罗绣绮,只要心底诚恳,面容庄敬,那么即使给双亲咀嚼青葵,吸啜清水,也是完全可以的。并因此认为处世当甘于贫贱,不可汲汲于富贵,敞以为大谬不然。”
周围的人都发出低低的噪声,显得有些骚动。周宣威严地望了望四周,堂上重又回复安静。周宣道:“君且继续,不要理会他人。”
我拱拱手,继续道:“启禀府君,敞自小失怙,全靠母亲一手抚养成人,敞自从懂事之日起,家中就只在膢腊的日子才能看见酒肉,那还是皇帝陛下大赦天下时开恩颁赐的。敞那时就想,倘若敞长大之后,不能挣得酒肉以养老母,而使老母只能继续饮清水,食菽叶以度余年,敞将痛不欲生。老母契契勤苦,养了敞这样的儿子,又有何用?老母的肚子不是菜园,难道只配装盛那菽叶青葵?况且如果依诸生刚才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就足以孝养,那么干脆可以上书东宫,减免花费。只是敞不知道,当皇太后一日四餐以清水菽叶为食时,天下百姓又将怎样看待圣天子的孝心呢?”
我的周围又立刻响起了一片嗡嗡声。很显然,我的话违背了他们一向习惯的虚假教诲,也许他们明知道是虚假的,然而因为习惯,已经把心口不一当成了天经地义。我的这些同窗中,不乏家中有巨万之资的纨绔,试问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在餐案上,恭恭敬敬地给他们的老母备上一壶清水,一笥菽叶或者青葵。我想不会的,那是喂马,而不是养亲!
我的做法有点冒险,虽然西京的余烈未殄,我大汉表面上还保持着文法兴盛的勃勃生机,而儒生们的迂腐不堪已经给这个国家涂抹上了一层色厉内荏的色彩。而且平心而论,我的话中并非没有强词夺理的成分,我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想法估计也与此不符。不过每个人在有些时候都是不得不称说自己的一隅之见的,尽善尽美的见解在这世上根本不存在。至少在这时候,我动了一点真的感情,当我慷慨陈词的时候,我想起了老母那双龟裂的手,以及她额上裹着布巾,抱病在寒冷的冬日为人洗衣的场景,我哭了。我真的很希望,能让她美衣甘食地安享余年。人活在这世上不是为了受苦的,受苦,那绝不是活着的目的。
周宣的眼里闪出惊喜的光芒,他只一扬手,就制止了我那些同窗们秋蝉般的鼓噪。他的身体往前倾了一倾,慨然说了一句话:“大汉的天下,都要被那帮腐儒们糟蹋干净了。”
第二天,太守府小吏送来了一封檄文,征辟我为郡决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