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以前——
却说范疆、张达二人把张飞首级藏在船底,从蜀国千里逃逸,顺流来到东吴都城建业。他们将张飞首级献给孙权,发誓从此忠于东吴。二人提醒孙权:“蜀军七十余万,最近要来袭击东吴。如不早派大军前往边境,刘玄德为报深仇大恨,会率蜀军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横扫江南、江东。”
闻者无不大惊失色,孙权更觉如雷轰顶,当日便召集众臣,说道:“刘玄德终于举全蜀之力前来与我决一胜负,关羽被杀之仇一定使他对东吴恨之入骨,如何才能抵挡得住蜀军的猛攻?”
说完之后,满座无人回答。想到敌人拼死一战的决心,群臣全都不寒而栗。
诸葛瑾开口说道:“我愿冒死去当求和使者。”
人人都对他冷眼相看,因为他从未完成过游说使命。但孙权觉得,诸葛瑾这次游说即使失败,也多少能拖延敌人的进攻,有助于本国调整军事部署,于是,便答应他说:“也好,你且去找刘玄德试探试探。”
诸葛瑾受命之后,马上吩咐备船,携带孙权的书信从长江逆流而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八月,蜀帝刘玄德此时已将大军推进到夔关,大本营设在当地的白帝城,先头部队已经挺进至川口一带。
听说东吴使者诸葛瑾前来,不需见面,刘玄德便猜到了东吴的打算,他本不想见诸葛瑾,但黄权劝他还是见见为好:“不接见就将诸葛瑾赶走,敌人会说我们器量狭小。不如对他声明我们的发兵理由与决心,让他将这些话带回去,如此一来,我们的讨伐更加名正言顺,更可以大张旗鼓地发起进攻。”
刘玄德听了黄权之言,才吩咐让诸葛瑾进来。诸葛瑾见了刘玄德,跪拜道:“我主孙权思量,臣弟诸葛亮在蜀侍奉陛下已久,陛下或许对我会比别人多眷顾几分,故遣我为使,向您表达东吴的诚挚之心。”
“有话便请直说,你此次为何而来?”
“首先,对关羽将军之死,想得到您的谅解。东吴本来与蜀无仇,自陛下娶我主孙权之妹以后,荆州由陛下驻军治理,与东吴领地无异,我主对此并不介意。只是守备荆州的关羽将军与吴将吕蒙诸事不和,平地生波,才终于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我主孙权多次对此事表示后悔不已,当时若非魏逼迫,东吴绝不会置关羽将军于死地。”
蜀帝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诸葛瑾滔滔不绝地继续说道:“关羽将军之死与蜀吴交恶,归根结底,都是中了魏的奸计。蜀吴两国互相残杀,使魏国占得渔翁之利,实属不智之举。恳请陛下收兵,恢复以往亲善关系,我主愿将妹妹送返蜀国后宫,永久维持两国唇齿之交。”
刘玄德仍然沉默不语。诸葛瑾使出浑身解数,进一步说道:“陛下想必已知魏国曹丕的罪孽——他废掉汉皇,篡位为帝,使民众悲愤不已。陛下身为汉室后裔,若要报仇,应该讨魏。不惩治窃国逆贼,反而对东吴开战,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您不知大义,只识小义?请陛下慎思……”
听到这里,刘玄德猛然睁开眼睛,挥手制止了诸葛瑾的能言巧辩。
“吴使,你辛苦了,不必再多言。你回东吴去告诉孙权,朕不日便到,请他洗颈待刃吧。”
“是……”面对刘玄德的威严,诸葛瑾低下了头。
诸葛瑾听到几声座位响动,待抬起头来时,刘玄德已经径直回到内室去了。
诸葛瑾知道,刘玄德虽然温厚仁慈,甚至有人说他遇事总是瞻前顾后,但他之前从未对敌国使者说过如此斩钉截铁之言。诸葛瑾已尽了最大努力,此刻不禁失望地想到:“东吴大祸临头了……”此次弟弟诸葛亮未随军前来,也足见刘玄德讨吴的决心何等坚定。他带回东吴的消息,引起满朝更大的震撼。
东吴无路可走,只能迎战,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山雨欲来,战云密布。
不断有兵马从水上和陆路被送往前方,在全国一片慌乱的气氛中,中大夫赵咨踏上了去魏国的路途。
他当然是以东吴使节的身份前往的。兵强马壮是北国的传统,外交上的纵横捭阖则是东吴的专长。不管面临何种困境,东吴都不会放弃纵横捭阖的外交努力。
“什么?东吴派使节来向朕呈送表章?”魏帝曹丕微微一笑,将东吴的表章大略看了一遍。
看来曹丕近日过得相当悠闲,赵咨进殿谒见时,他谈笑风生,貌似闲谈,实则却在打探吴侯孙权的内情。
“请问使节,汝主孙权是何等样人?”
赵咨天生塌鼻,身材瘦小,但回答曹丕的问题时却语气铿锵坚定:“我主孙权,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人。”
他面无惧色地直视着曹丕,眨着眼睛反问道:“陛下为何嗤嗤而笑?”
“朕岂能不笑。你赞颂自己主君的话,岂不言过其实?”
“陛下的话令我感到很遗憾。”
“为何遗憾?”
“我在陛下面前,本该谨慎言辞。若能允许我说句不恭敬的话,陛下恐将再难以笑得出来。”
“请备述孙权过人之处。”
“从东吴凡人之中选出鲁肃,是其聪;从士卒之中提拔吕蒙,是其明;俘获于禁而不杀,是其仁;占领荆州而不损一兵,是其智;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屈身从魏,是其略。这难道不是聪明仁智雄略之君吗?”
曹丕收敛笑容,重新端详眼前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塌鼻使节,当他放言“屈身从魏,是其略”时,魏廷群臣无不为他的胆量而吃惊。
曹丕瞪大眼睛盯着他,似乎感到自己皇帝的威严受到了伤害。
他嘲弄似的问赵咨:“朕现在正想讨伐东吴,你以为如何?”
赵咨拍拍额头,答道:“那也无妨。大国有进攻的力量,小国有防备的策略,何惧之有?”
“嗯,你是说东吴从不惧怕魏国?”
“不惧怕,也不小视。我国有精兵百万,舰船数百艘,更有三江之险,东吴相信自己的力量。”
曹丕由衷佩服,不禁又问道:“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赵咨捧腹大笑道:“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曹丕慨叹三声,赞不绝口:“‘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句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好汉。来人!赐酒!”
赵咨赢得曹丕的尊敬,被待若上宾,并使曹丕对东吴的印象大为改观,东吴在外交上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成功。
赵咨回国时,魏帝向他保证支援东吴,并册封吴侯孙权为吴王,加九锡之尊。令太常卿邢贞持印绶,与赵咨一同去东吴。
对于皇帝的决定,魏国朝臣无人当场反对,但吴使刚刚离开都城,各种疑虑、埋怨就充斥了朝堂。不少人说:“我们都中了那个矮子的圈套。”
刘晔斗胆对魏帝奏谏:“吴蜀交兵,乃天亡之也。如陛下发兵攻入吴蜀之间,内破吴,外攻蜀,两国势必土崩瓦解于顷刻之间。如今答应援助东吴,岂不等于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如佯称援吴,实则从内捣乱,并立刻制订伐蜀计划。”
“不可,断然不可,朕不能失信于天下。”
“陛下圣明,但东吴诡诈,现赐孙权吴王之位与九锡之尊,不啻为虎添翼,日后东吴强大起来,当如何使其臣服?”
“他已对朕称臣,并未反叛,有何名分伐之?”
“孙权不反叛是因其官位低微,不过是骠骑将军南昌侯。今后他身为吴王,身份比陛下只低一级,心骄势大,不知会放出何种狂言。到时陛下若发兵讨伐,世人反会说陛下图江南粮仓与美女。”
“不必多言!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朕不助蜀,也不救吴,稳坐泰山,等待他们精疲力竭,你们不用再议。”
刘晔没想到魏帝如此深谋远虑,惭愧地退了下去。
外交大获成功与孙权获封吴王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建业城。
不久,听人来报大魏敕使邢贞的船已到,孙权本已等待多日,自忖不去迎接不好,急忙整理装束。
建业城里不乏有骨气的臣子。看到孙权满面春风,得意扬扬,早就耿耿于怀的顾雍忍不住说道:“何须亲去迎接魏国朝臣?主君已是江东的国主,难道还要别人来封官赐爵?”
“顾雍,你此言显得器量太小。当年汉高祖也曾受封于项羽,后来不是成了汉中王吗?我们切不可忘记审时度势啊。”
孙权带着群臣,来到建业城门外,行远迎之礼。
邢贞自恃为上国敕使,态度十分傲慢,见到孙权也不下车,想要径直入城。东吴老将张昭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停车!车上的人是不知礼数的野人,还是假冒的使者?休以为东吴无人,能容你如此横加侮辱!”
站在路旁的众臣也异口同声地叫道:“东吴三代,从未向别国屈从过,何须你这个无礼使者来给主君封官授爵!”
激奋的人群中,甚至有人痛哭失声。
邢贞见状,慌忙跳下车来道歉,并向路旁的群臣问道:“刚才哭的却是何人?”
只听那人答道:“就是本人,有何贵干?”答话的是偏将军徐盛。
邢贞又向徐盛赔礼道歉,心中不由得暗想:“东吴不可侮啊。”
孙权以隆重的礼节款待使节,高高兴兴地接受魏帝册封他为吴王,当天昭告建业全城,接受百官祝贺。
邢贞心里总算安定下来。临回魏国前,吴王以江南美味珍馐设宴送别,席间,又命人拿出无数礼品,请他带回。
邢贞虽在大魏宫中见惯了豪华场面,但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礼品,仍不禁有点目瞪口呆。
珠玉、金银、绸缎、犀角、玳瑁、翡翠、孔雀,等等,世上奇珍无所不有。吴王又令人以百匹金鞍白马背驮礼品,一直送到江边船上。
老将张昭后来小声诘问吴王:“魏帝必定得意非凡。您为何要以如此重礼献媚?”
孙权轻轻笑道:“不重,不重。曹丕为贪得无厌之辈,为将来着想,礼并不重。与这种人唯有以利相交,到了将来再看,这些礼物不过是瓦石而已。”
“原来如此。”张昭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身为侍奉东吴三代主君的老臣,看到原以为稚嫩的孙权有如此谋略,高兴得热泪盈眶。
在场的其他部下,也为孙权的深谋远虑所叹服。